今天早上,看广东南方卫视几个“脱口秀”的时事评论节目。回到广州的这些天里,我看了不少广东地方电视台的时事评论节目,也看了香港翡翠台和本港台的新闻节目。我特别注意到了两地媒体,特别是脱口秀时事评论节目的一些缺乏科学精神的“盲动症”。    例如广东某台某时事评论节目,我个人觉得其编导和主持人本人都缺乏科学精神,对一些关乎社会的重大事项缺乏基本的科学的认识态度。例如,最近广东召开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庄威提出在某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提出以周薪制代替月薪制,以减少拖欠薪水的问题。显然,这位委员是做好了科学的论证后提出的。其实,周薪制的效用从科学上来说,早已被实证所证实对拖欠薪水问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在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针对蓝领工人,“周薪制”是比较普遍的。为了区别周薪和月薪等,在英语中甚至有专门的单词来区别(英语中用“wage”来表示周薪,用“salary”表示月薪)。而这位委员为了增强说服力,引用了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数据来支持他的观点。
    对于“试行周薪制”的提法,其实庄委员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其实去年11月湖南的一位政协委员已经提出了。当然了,对于“试行周薪制”的效果有不同的意见,我是完全理解的。任何事情都会有分歧,不过我对这位电视台时事评论主持人“越俎代庖”、对一个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乱加评论、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胡言乱语的行为不予苟同。这位主持人先是用一种蔑视的口气说:“哈,居然还有什么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以前都没听过……”接着是短暂的冷笑。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是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一个机构,其发布的数据应该说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数据,而且该中心曾经和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的研究部有过研究合作。该主持人不了解,而以一种市井的口吻对此冷嘲热讽,本身就是缺乏素养的表现。
    接着,这位主持人还很搞笑,通过搞一个街头电视采访,恰恰几个接受采访的市民,对“试行周薪制”存有质疑,就开始发表其个人对“周薪制”的奇怪言论。首先,对于电视媒体的调查,我是从来都不相信的。现在的电视媒体为了收视率,什么做不出来?而且,从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出发,这个节目的调查方法和过程是否科学也是值得商榷的。例如,这个节目调查的样本的选取是怎样的呢?连基本的市场调查方法都没有掌握,就乱搞调查,还公开质疑国家权威部门的调查数据,这本身就是有点“不负责任”。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故事,我忘记了具体的是哪一次选举。似乎是1932年的选举,当时胡佛和罗斯福竞选。一个美国著名的杂志,好像叫《读者文摘》,搞了一个选举调查,采取的方法是随杂志附加选举调查表,调查读者对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最后的调查结果是,胡佛胜出。而最终的选举结果是罗斯福胜出。后来,人们总结《读者文摘》的失败民意调查发现,其方法就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在美国读《读者文摘》的是上流社会或者社会精英的人居多,他们当然支持保守党了。后来这也成为了《市场调查学》的经典失败案例。
    最后,这位主持人还真有点“拿自己当回事”,说要给庄委员帮个忙,帮庄委员做个民意调查,说让电视观众用短信的形式来投票,选项有三个:1、支持搞周薪制。说周薪制可以分散雇主支付工资的压力,可以减少雇员被拖薪水的时间等。2、反对搞周薪制。因为周薪制会使得民众成为“周光族”,即每周一发周薪,便会花完。3、我记不得了,好像是一个中立的意见吧。
    这个主持人搞得这个所谓“民意调查”本身就是非常不科学的哗众取宠的行为。我先指出,他的几个违背科学的地方:1、这个调查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学过管理学和做过实证分析,或者在企业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周薪制”、“月薪制”、“年薪制”是分别针对三种不同人群的薪酬制度。周薪制适用于蓝领工人,月薪制适用于普通白领工人,年薪则适用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这是基于三种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的三种薪酬制度,管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求”是其理论基础。也就是说,试行何种薪酬制度是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已经被科学和实践所证明的基本原理。这位主持人不懂这个科学,在这里妄加评论还搞所谓“民意调查”简直是哗众取宠和不负责任。2、从他的选项中,我们就知道他根本就把各种不同的人群的主要需求和生活习惯混淆了。“月光族”的生活方式主要流行于白领和刚踏入社会的新鲜人,而不是普通蓝领工人。蓝领工人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因此生活节俭,怎么会出现他所讲的变成“周光族”呢?3、他的评论和搞得所谓“民意选举”,明显就已经没有认真看完庄威委员的提案,断章取义。庄委员的提案是针对某些劳动密集型的劳务工人“试行周薪制”,而不是全部,这一修饰语被喜欢“搏上位”的主持人省略了,哗众取宠,以为说些不一样的话就可以被公众所接受,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4、他说搞民意选举,让电视观众短信投票。又是犯了一个科学性的致命错误。广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劳动力是外省的劳动工人,他们的粤语不好,即使懂粤语,也不会喜欢看纯粤语播放的电视节目。而恰恰这个主持人的节目就是纯粤语播放的。也就决定了他的观众主要是广东本土的人群,那么究竟他要谁来投票?
    我写这篇博文,并不是就“试行周薪制”来发表个人观点。我不评论不同人们对“试行周薪制”的观点。我是要批评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的“不科学的态度”,哗众取宠的价值观,不负责任的人生观。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请少发表一些奇谈怪论。一个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脱口秀的时事评论节目主持人,在做一个报道或者对某一个话题发表评论之前,请先做好“功课”。不要说一些不专业的话,搞一些不专业不科学的行为。
    其实,关于媒体盲动症,美国社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讨论过。由于民权意识的觉醒,越来越的民众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本身是社会的进步。不过一些媒体,为了迎合一部分民众的口味,投其所好,说一些违背科学原则的话,攻击一些科学家、专家经过科学论证的正确方案。于是,在美国一些很好的提案因为得不到民众的理解而不能实施。当然,有一些人会马上对此发表不同的看法:不能获得民众支持的法案就不是好提案。对此,我想提醒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我们想研制一项新技术,而这种技术对于促进人类社会有巨大作用,但是这种技术只为少数科学家所了解,大多数民众都不懂。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让每一个民众都去接受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后,然后每一个民众都理解这个新技术的原理了,于是才能通过法案呢?媒体盲动症严重妨碍了社会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希望一些媒体从业人员能够引以为戒。
    最近,香港高铁兴建的问题,就是证明了这点了。其实,兴建高铁,明摆着就是一项利民的工程:一是这一大型工程带动香港那疲弱的经济发展,同时带动香港那软弱的工业发展;二是高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国内都已经有多条高铁投入运行了,同时,也吸引了美国政府的兴趣。美国奥巴马总统最近不是也提出要兴建高铁吗?
    当然了,兴建高铁不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就提出来你的观点,用科学的态度来讨论。而不是我们从电视台上看到的那样,个别党派拿出商场促销的那一套手段,通过送礼物的方式来吸引一些民众来支持其观点,去游行,去扰乱社会秩序。这种行为真的是为社会好吗?真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吗?讨论关乎社会民生的工程,不是拿着高度的责任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而是如此儿戏,真是让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