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的经济中,隐隐约约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只是由原来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变成了地方政府的分散计划。
理由如下:
中国GDP连年高增长,但多数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同步增长,说明财富集中到少数企业和个人手中了。这些少数企业和个人财富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政府的支持,因此他们的投资决策也必须体现各级政府及行政长官的意志和指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颇有同感啊:好多企业都是靠地方政府扶植起来的,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最终发了企业,肥了领导,苦了百姓!
奖励3楼金钱50。
有政府操作不等于是计划经济,依楼主的语境,那更像是官僚资本主义或裙带资本主义,印尼就是一个典型。
限制政府权力或职能范围是勿庸置疑的了,问题是,如何让制定规则的人自己放弃部分利益呢?这难道不是改革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吗?
关于版主的问题,我持悲观的态度。没人会自动放弃自己到手的肥肉。政治体制改革的真正启动一定会等制度对于执政党本身已经无利益可收了为止,也就是这个制度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存量也分无可分。
还有一个很微弱的可能,就是内部分脏不允,双方又势均力敌,谁都明白两强相斗必有一伤,于是双方坐下来谈一谈,或者,请第三者仲裁,这个第三者嘛,当然是由百姓当比让联合国来当好。
1、现在本来就是搞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市场是在计划之下的;
2、对国民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部分是受党与国家控制的(只不过是对资源的过度集中控制有点放松罢了)
3、楼主讲的老百姓日子问题:这是制度安排的结果!1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其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地税中的税种与税源都没有国税那么有保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那么问题是不是转化为市场主体如何才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子?我认为这可以用市场经济中主体不是完全的经济人,他受到了约束,不能做到自由的选择.
我的感觉是政府在用自己力量推动经济改革,开始是这样,中间还是这样,但是问题是二者本身的不相容最终决定了政府的悲剧收场.这也是现在政府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经济改革很难在有更深一步的进展.
其实,现在仍存在的政企不分、事业单位行政化、行业垄断、隐性垄断(资源垄断与准入限制关卡)等现象,就完全属于计划经济遗物——其时并不是隐形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11:55: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