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358 0
2010-02-02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钢铁行业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2009年,钢铁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降本增效、优化品种结构、深化节能减排,化危机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实现了全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初步胜利。  在此,让我们回顾钢铁企业一年多来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从中寻找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方法和途径,为钢铁行业未来的科学发展打下基础。
  积极推进品种结构优化
  钢铁企业最主要的应对危机措施,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生产出更加贴近市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宝钢的产品研发工作紧紧围绕用户需求、贴近生产现场,积极开发市场有需求、盈利有空间的新产品,并加速新产品、新技术向大生产的转化。在硅钢研制和生产方面,宝钢无取向硅钢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取向硅钢机组投产以后能力提升很快,投产首年产量突破8万吨,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他们在成功生产出取向硅钢之后,又生产出高磁感取向硅钢和激光刻痕产品,高端取向硅钢比例已由最初的15%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产品已通过全球最大变压器制造商ABB的认证,并实现向国内外300多家用户稳定供货。
  与宝钢类似,武钢原本也拥有众多高端钢材品种,“双高”比例达80%以上。但他们认为并没有实现全覆盖,继续加大高端新品的研发力度。2009年,武钢成功试制出2070mm超宽热镀锌钢板,填补了国内2000mm以上超宽汽车板领域的空白,实物质量达到日本JFE同类产品质量水平。他们的高端取向硅钢成功进入500kV大型变压器市场;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成功应用于三峡特大电机,实现供料国产化零的突破;压力容器用钢获得日本认证。
  太钢作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和客户需要,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和研发的优势。与上年相比,太钢400系不锈钢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宽度≥1500mm不锈钢冷轧板销量比上年翻一番,厚度≤0.6mm。不锈钢冷轧板销量比上年增长1.5倍。铁路行业用钢、双相钢、耐热钢、造币钢、车轴钢、9%Ni钢等21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沙钢则认为,加快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优化调整必须坚持贴近市场、围绕市场、尊重市场的原则。他们重点开发高档次、高强度、抗震、防震、耐腐蚀的建筑用材,开发高档次的线材新品种满足铁路、交通、航空、矿井、汽车等行业市场的需要,占领原来依靠国外进口的高档产品市场,占领82B等高级别管线钢市场。2009年,沙钢形成了长材品种进一步优化,板卷产品生产规模化、品种系列化、市场高端化的产品结构新格局,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河北钢铁集团全年累计开发新产品100多个,增创效益4.2亿元以上。其中,12个品种填补国内空白,120万吨新产品相继打入京沪高铁、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点工程。唐钢公司成功开发焊瓶钢等11个新品种,冷轧产品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热轧普板减薄稳定率达到70%以上;邯钢公司成功开发出X80管线钢等25个新品种累计70万吨,增创效益近亿元。邯钢新区具备了汽车整车80%用钢生产能力;舞钢公司共开发电渣型Z向钢、海洋平台用钢等5个新品种12万吨以上。
  大力开展内部挖潜增效
  2009年,钢铁企业在优化自身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消耗方面,拿出了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北钢铁集团利用整合的优势,在降成本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物流组织,该公司全年6大类物资共降低采购费用13亿元以上;建立健全长效对标机制,组织开展铁前、炼钢、热轧、冷轧、中厚板、棒线材、能源综合利用等专题对标活动。通过对标挖潜,该集团2009年可比成本降低达70亿元以上。其中,唐钢公司把能源综合利用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先后下达了两轮挖潜增效计划,2009年可比成本降低额达23亿元;邯钢公司深化“成本否决”机制,全年可比成本降低额达13.6亿元。
  宝钢总部及各子公司针对“高费用”问题,系统评估各项费用的管理现状,深入开展费用清理与改善活动,取得较好效果,2009年降低管理费用22.8亿元。此外,宝钢股份围绕降低铁水成本、降低能源使用成本、降低检修和协力费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积极开展成本改善工作,2009年成本改善项目效益贡献达75.3亿元。
  鞍钢针对自产矿成本较高的问题,深入开展了工序标准成本对标活动。鞍钢矿业公司全年压缩各种费用6.3亿元,降低采购成本6.2亿元,提质增效2225万元,对标挖潜创效5600万元,降成本总额达到26亿元。铁精矿完全成本降幅达22%以上,使鞍钢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首钢则紧紧扣住“倒逼机制”做文章,将行业通用的大指标细化为几百个小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成立由总公司领导任大组长的铁前系统、炼钢系统、轧材系统、设备系统、采购供应系统、费用系统6个降成本攻关组。2009年月度降本指标的变化说明了这些降本措施的效果:1月份降本1.13亿元,3月份2.69亿元,5月份3.26亿元,8月份达到4亿元,10月份突破5亿元,全年成本降低额达到43.2亿元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深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让我们欣慰的是,在危机中,很多企业都没有放松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真正让节能减排为钢铁企业的效益作出贡献。
  2009年,沙钢完成热电厂8号发电机组、4万m3/d污水处理厂等8个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同时实施烧结烟气脱硫工程、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提高中水重复利用率降低新水消耗等10多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进一步全面深化煤气、蒸汽、炉渣、污水、焦化副产品等“五大资源回收利用工程”。2009年,沙钢吨钢综合能耗为0.584吨标煤/吨钢,吨钢可比能耗为0.525吨标煤/吨钢,同比分别下降3.95%和3.54%;转炉实现负能炼钢,转炉工序能耗为-12.15公斤标煤/吨钢。2009年,沙钢依靠循环经济创造价值32亿元,对企业效益的贡效率达20%左右。
  太钢则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建设节能减排项目,为未来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投资15.8亿元建设的烧结余热回收、冷轧废混酸再生、矿渣超细粉、冶金除尘灰资源化工程等8个节能环保项目进展顺利;焦炉干熄焦、煤调湿、煤气脱硫制酸、高炉煤气余压发电、钢渣处理等一批重点工程达产达效较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009年,太钢吨钢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吨钢耗新水均创出最好水平,吨钢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下降。
  尽管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但山东钢铁集团济钢有限公司仍致力于建设“都市型钢厂”。2009年,济钢利用余热余能发电28.5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160余万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O2核证减排指标获得联合国签发,累计获得收益2300万欧元。与此同时,济钢全力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保证全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良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力以赴创新营销模式
  在危机的冲击下,面对下游需求的萎缩,很多钢铁企业都采取了措施创新营销模式,把产品卖出去成为钢铁企业2009年销售工作的重点。
  面对订单不足、产成品库存上升、资金无法回笼等严峻困难,武钢创新销售模式,建立起“把客户真正作为核心资产经营”这一新的销售理念,并将其作为钢材销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2009年,武钢为重点工程和重点用户提供个性化营销服务,取得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和陕京三线共20万吨、宁波象山港大桥7万吨、舟山大陆饮水工程3.5万吨、绍嘉(绍兴、嘉兴)通道等重要工程的钢材供货权,还锁定了一批重点用户的大量需求;进一步推进战略合作,稳定了神龙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的合作关系;与美的、海尔、富士康等众多家电生产厂家的供需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2009年,武钢的产销率达到100%。
  2009年,南钢提出了“效益支柱产品”的概念,并强化推进,这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拿到订单。南钢更加注重研究、了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快速反应,量身定做高端化、个性化、优质化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拓展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建立更深层次战略合作关系。2009年3月,江苏熔盛重工急需20米超长船板,南钢针对超长板的轧制、剪切、堆垛、运输等特殊困难,及时拿出超长板的全程服务方案,订做了加长运输车辆和20米长专用吊具,对每块船板加喷不同的分段号,落实跟踪服务人员,全程负责提供每一船货物的详细明细,包括合同号、提单号、ERP订单号、规格明细表等详细数据。2009年,南钢生产、销售钢材600万吨,产能释放率达100%。
  抓住机遇实施资源海外开发战略
  金融危机严重地冲击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和实体产业,由此造成的资产价格下降给钢铁行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机会。2009年,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加大了海外资源开发的力度,扩大了资源供应渠道。
  武钢敏锐地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铁矿石等资源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危机前用高昂代价也难以买到的矿石资源,权益资源量预计达到30亿吨:加拿大CLM项目、澳大利亚CXM项目得到政府批准,股票成功交割,实现投资浮盈1.74亿美元,澳大利亚WPG项目签订正式协议,马达加斯加铁矿项目成功中标,与巴西EBX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矿石资源并在巴西建设钢厂。2009年,武钢国贸海外子公司全部赢利,预计实现利润1.6亿元。
  沙钢紧紧抓住金融危机后国外矿山开发成本低的机遇,在已收购的3亿吨矿山的基础上,通过跟踪考察;又收购了一座澳大利亚矿山,目前沙钢已拥有约10亿吨的矿山战略资源。
  此外,2009年,宝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Aquila公司15%股份鞍钢也成功增持金达必公司,双方合资经营的卡拉拉铁矿已于2009年11月底正式开工。



来源:《中国冶金报》2010年01月23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