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970 21
2010-02-03

估计敏感词哗啦啦一大片,这可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真知灼见,看谁敢封(纯属玩笑,版主看着办,和谐最要紧:-))


学校要做民主的堡垒

——《新华日报》社论1946年2月6日


         近年来,很多大中学校中有“民主墙”的设置,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假如只有在这一垛墙上才有民主,那就不能不使人有民主太少之感了。民主墙的精神应该发扬,使整个学校,每一个学校都成为民主的堡垒。

       说学校要成为民主的堡垒,这就牵涉到学校是否要和政治牵连,学生是否要过问政治的老问题。但这其实是不成问题的。学校成为民主的堡垒,并不是要把学校卷进政治的漩涡,让学生成天去做政治的活动。恰恰相反,假如办学校的人及教师和学生不一起努力来使学校成为民主的堡垒,结果就使得学校完全落到政治上的坏倾向的支配下,也就使得学校既不能好好的教,也不能好好的学。

       这几年大后方学校的教育情形可以做最好的证明。据说,有一个大学的负责人自负为“以办党的精神办学,以招兵的办法招生”。又有人说,有的学校拿了国库的经费,却只在培养“升官、发财、造谣、生事”的人才。这话也许言之过分,然有着这种情形,不能不令人痛心。并不是没有认真办学的人,但是他们被当做教育官署的下属,经常要应付各方面来的公函训令,一会儿要注意那几个教员,一会儿要严防那一些学生,试问如何能叫他安心办学?也不是没有认真教书的教师,更不是没有认真读书的学生,但是反民主的政治用恶狠狠的面孔高压着他们,监视着他们,威胁着他们,叫他们如何能安心的教书读书?在这种情形下,不学无术的官僚可以主持学校,靠面子有后台的人可以当教授,挂起手枪横行不法的学生可以坐享公费。这简直可以说是斯文扫地。假如不改变这种情形,恢复学府的尊严,后患何堪设想!

       很多人慨叹近年来学校国文程度的低落。其实何止国文?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程度的低落。学生试卷上暴露出的对于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无知,那决不应该做为笑话来传述。应该使人痛心地感到党化教育的贻害。中国现在已进入和平建国时期,没有千千万万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做中坚,谈不到建国。学校的任务太重要。中等学校要培养出大量的有科学知识的初级人才,大学要培养出大量的有科学知识的高级人才。国家要建设,必须要安定;学校要培养人才,更非安定不可。使学校成为民主的堡垒,意思就是要使学校的内部安定,不受政治外力的干涉、扰乱和破坏,让办学的人能安心办学,教书的人安心教书,学习的人安心学习。

       和平建国纲领中在教育项内规定“保障学术自由,不以宗教信仰、政治思想干涉学校行政”。又规定,“根据民主与科学精神,改革各级教学内容”。这规定很切要,也就是废除党化教育、保障教学自由,使学校能负起培养建国人才的办法。能够做到这样,学校就成了庄严的民主堡垒。学校行政受外力干涉,教学内容受党化思想的范围都是最有害的事。此后,学校应该让真心从事教育事业的学者去办,西南联大所行教授治校制极值得赞美,教育行政机关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党部团部更无权干涉。大中学校长成为委任职的官员,是极坏的制度,尤其是大学校长更应是极荣誉的职位,只有教授与学生的公意才能决定其去留。此后,教科书的统制应该取消,让学者根据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而自由地编撰,在党化精神下所订的各级学校课程标准应该征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的意见进行修改,学校内教师讲学、学生讨论的自由应该做到充分的保障。此外,现行的统一招考,教育官署审定教授教员资格等制度也是变相的干涉学校行政,也没有保留的必要。

       有了民主的空气就能有安心教学的环境,就能促进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发展。学校内部情况的变革固有赖于外面的政治社会的进步,但学校是应该做移风易俗的先导的。希望政治协商会议能够给中国带来民主与科学的福音,首先使学校变成民主的堡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4 11:22:25
我不是来发帖子的,我是来发敏感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4 11:41:49
“保障学术自由,不以宗教信仰、政治思想干涉学校行政”。又规定,“根据民主与科学精神,改革各级教学内容”。这规定很切要,也就是废除党化教育、保障教学自由,使学校能负起培养建国人才的办法。能够做到这样,学校就成了庄严的民主堡垒。学校行政受外力干涉,教学内容受党化思想的范围都是最有害的事。此后,学校应该让真心从事教育事业的学者去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4 11:53:09
——《新华日报》社论1946年2月6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from^^uid=45336


   
呵呵,观点真是与 "时" 共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4 12:09:07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与我何干?这才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压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4 12:12:01
陈寅恪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集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罗家伦,他是二陈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国学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重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扬。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错误是可以商量的,我对王国维也是如此。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的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给王国维的文中,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认为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必须争得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碑文所示“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并未改易。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你以前看法是否有和我相同,我不知道,但现在不同了,你已不是我学生了。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将来我要带徒弟,也是如此。

因此,我提出第一条:“允许中国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其义就是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习政治。不止我一人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我从来不谈政治,与政治决无连涉,和任何党派没有关系。真要调查,也只是这样。

因此我又提出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书,以作挡箭牌”。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少奇是党的政治上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的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

至如实际情形,则一动不如一静。我提出的条件,科学院接受也不好,不接受也不好,两难。我在广州很安静,做我的研究工作,无此两难。去北京则有此两难。动也有困难。我自己身体不好,患血压高。太太又病,心脏扩大,昨天还吐血。

你要把我的意见不多也不少的带到科学院。碑文你要带去给郭沫若看。郭沫若在日本曾看到我的王国维诗。碑是否还在,我不清楚。如果做得不好,可以打掉,请郭沫若来做,也许更好。郭沫若是甲骨文专家,是“四堂”之一,也许更懂王国维的学说。那么我就做韩愈,郭沫若就是段文昌。如果有人再做诗,他就做李商隐也很好。我的碑文已经传出去,也不会湮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