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解析与运用之经济学
燕中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所谓基本出发点——马恩已经把政治经济学不只是看作一门科学,而是作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在经济学中认识人类的历史,认识人类的发展,从而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法。因此说,在马恩看来,经济学已经是一般的哲学意义上的概念。
-
但是经济学达不到哲学层面的这个高度,或许正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至今都还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在改造社会这一问题上,经济学的结论是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发展到今天在教科书里得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把主体的人推向一种被物化、被创造、被决定的存在。从而把整个马克思主义推向机械的唯物主义。
-
——当然,从学术发展的层面上说:机械的唯物主义也是一种进步。马恩把空想的共产主义提升到机械的共产主义,就是把那种无理头的对共产主义幻想,转变成为一种有据可循的方法来实现,这本身就是学思上的一个进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在机械共产主义的基本上,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真正科学的方法——好了这个问题在这里不谈。
-
马恩的经济学结论虽然发生错误,但是这并不是说对经济学的研究就一点意义都没得。在这里我总结地说:经济学是认识人类历史最为权威的线索。
-
在今天,我们要认识人类历史的线索是很多的,如,考古,文字,包括文字本身的发展进程和文字直接对历史的记载,等等。我们都能认识人类存在的客观性与发展性。但是这些都不是权威的线索,至少这些线索要么不全面,要么不系统。
-
但是经济学就不同,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就是人的劳动即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交换分配等等。因此,我们从古人类劳动使用过的工具中,如旧石器、新石器、铜器、铁器、火的使用、弓的使用等等。不说别的就把这些工具按时间顺序排放起来,一部客观的、发展的人类史前历史就活生生摆在我们的眼前。之后在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分配方式中,系统地认识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存在斗争的原因——就是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与之相应的分配方式,必然产生贫富差别而形成阶级对立。并且从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奴(帮工)、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中,认识人类文明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一进程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只要私有制形式的生产方式不改变,那么剥削就不可能消失。剥削不消失,人类的矛盾和斗争就永远存在。
-
上述,这是我们今天不能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因。因为经济学改造社会的结论虽然错了,但是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和推理是正确的,并且这人类历史作认识的权威的线索。无论以后有谁提出什么样的新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经济学认识历史部份及对历史部份作出的任何结论,这些内容和思想是可以借鉴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