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103 0
2019-05-09

  牛汇5月9日讯——从大环境看,ST板块被热炒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A股IPO“堰塞湖”问题正逐渐缓解,加上退市制度持续发挥效力,上市公司“壳”价值逐渐削弱,ST股的存在价值只减不增。此外,进展顺利的科创板从另一个渠道给予市场更多新期待,新的发行制度很可能影响整个市场定价,包括ST概念板块
  每逢年末到当年年度财务报告发布前,A股市场的ST股总会各种花样“保壳”:有的公司甩卖放房产,有的大秀“财务戏法”,随之而来的是二级市场ST概念股被爆炒。
  不过,自今年4月18日达到1955.79点高位以来,ST概念板块指数已经连续多日走出阴线,5月7日和5月8日更是掀起跌停潮。
  5月8日,A股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沪指下跌1.12%,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创业板指数跌幅接近1.5%,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不足5000亿元。整体上来看,市场热点匮乏,概念板块亦多数下跌,观望情绪有所上升。5月7日,ST股上演跌停潮,ST指数大跌2.46%。*ST莲花、*ST雏鹰、*ST华业等46只个股跌停。5月8日,ST板块超过30只股票跌停。
  Wind资讯统计显示,4月1日至5月8日,ST概念指数累计下跌192.29点,跌幅达11.03%,录得10根阴线和14根阳线。与之相比,今年第一季度ST概念板块累计大涨350.89点,涨幅达25.19%,其中不乏2019年初至今涨幅超过80%的*ST凡谷、*ST毅达、ST椰岛等。
  近期ST概念板块股价大幅回调,并非偶然因素使然。
  BFS牛汇分析师介绍,ST板块扭转业绩困局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主营扭转和非主营扭转。非主营扭转则包括了非经常性损益、特殊情况扭亏及重组。大体上,非经常性损益、特殊情况扭亏均是为未来重组做准备,只是有时候相关条件不太成熟,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拖延暂时保住“壳资源”,等待机会寻找合适的重组对象。
  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8日,A股市场共有121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仅有54家上市公司实现“脱帽”。
  上市公司“戴帽”的原因各异,至少有以下几种:一是最近2年连续亏损被实施特别处理,这是最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实施特别处理,三是在法定期限内未依法披露定期报告,四是恢复上市实施ST,五是股票被终止上市后,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六是欺诈发行被实施ST。
  目前A股已经转向基本面决定的行情,短期炒概念、炒绩差股的行为没有前途。监管部门对重组、借壳上市审批把关很严,ST板块想要重走过去“卖壳”的老路已经很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