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446 8
2010-02-06
乘数模型中在应用TE(计划总支出)线来确定产出均衡的时候,说道:均衡的条件是计划总支出=计划总产出。当二者不相等的时候,企业倾向于增加或者改变投资,直到计划总支出=计划总产出为止。
对于计划总支出,概念是很清晰的,就是对于计划总产出把握不住,感觉就是实际总产出。这里为什么非要搞个计划总产出概念出来呢?为什么不表述为:计划总支出=总产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6 12:11:22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6 14:52:25
xiaoliub 发表于 2010-2-6 12:05 乘数模型中在应用TE(计划总支出)线来确定产出均衡的时候,说道:均衡的条件是计划总支出=计划总产出。当二者不相等的时候,企业倾向于增加或者改变投资,直到计划总支出=计划总产出为止。对于计划总支出,概念是很清晰的,就是对于计划总产出把握不住,感觉就是实际总产出。这里为什么非要搞个计划总产出概念出来呢?为什么不表述为:计划总支出=总产出?
这里的关键概念其实是“非自愿存货增加”(这属于一种投资)。

厂商每年有自己的“存货增加”的计划(注意:“存货”是存量,“存货增加”是流量,而产出、投资、消费、储蓄都是流量)。

存货(这种存量),即生产出来但未卖出的产出(的累计量)。

某一年里,若厂商发现实际发生的“存货增加”(这种投资)超过了自己计划的“存货增加”,则说明生产出来的一部分产出未按计划卖出,此即对应“非自愿存货增加为正”(“供大于求”),厂商在下一年想减少产量。反之,则说明“若还按原计划增加存货,则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销售,必须减少“存货增加”(甚至动用往年生产的积累下来的存货),此即对应“非自愿存货增加为负”,厂商在下一年想增加产量。

所谓“计划\意愿”量,只需对应“非自愿存货增加为零”,就足够了。这里其实只涉及很简单的道理。

实际发生的存货增加-自愿(意愿/计划)存货增加=非自愿存货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6 14:54:34
IS曲线,其实可以理解成“非自愿存货增加为零”时的利率-产出组合。

(从“投资-储蓄”去理解,常常引起许多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6 16:49:43
3# sungmoo

版主说的存货增加的问题其实是计划投资和实际投资的比较,其实也可以进一步伸展为计划支出和实际支出的比较,而实际支出必然等于实际产出。也就是实际产出和计划计划支出的比较。
所以我认为在乘数模型中分析产出决定的时候,计划产出这个概念纯属多余。有计划支出,计划投资,计划储蓄,计划消费这些概念就行了

版主你觉得对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6 18:20:20
xiaoliub 发表于 2010-2-6 16:49 实际支出必然等于实际产出
实际支出=实际产出=实际收入。

这应该是恒等式。

不过,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支出”指的是对本国本年产出的购买。

试想,(只有粮食这一类产出的)某国在某年颗粒无收,全靠往年的存货维持,这时的购买并不算作上面的“(实际)支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