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24 1
2004-12-26
2004-12-23 如果只一篇文章就值得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整个二十世纪我的选择只有两篇。其一是高斯一九六○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其二是艾智仁一九五○年发表的《莫测、演化与经济理论》。前者获该奖;后者还没有,机会不高,因为艾师的鸿文不是论经济。《莫测》一文论科学方法,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维也纳学派异曲同工。但艾师加进达尔文的演化观点,指出理论的假设是否真实,世事因为风险而变化莫测,对理论的推断可以毫无影响。神龙见首不见尾,当年我奇怪一个人的脑子怎可以无端端地想到那个层面去。此文引起佛利民与贝加的文章回响,触发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科学方法大辩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经济论著大致有两类。其一是二战后,与美国相比,贫穷的国家无数。经济发展学说占了五十年代经济学报的大部分篇幅。一般是胡说的怪论。这些与二十多年后卢卡斯等人的发展理论是两回事的。五十年代的第二类经济文献,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方法的辩论引起的对假说验证的追求。需求定律的阐释及其验证含意,价格分歧与捆绑销售的解释,棒球与医疗行业等精辟文章,是对是错皆引人入胜。第二方面也与二战有关。为了战略的需要,一个数学大师发明了博弈理论;为了计算武器成败的概率,统计学出了五个天才。博弈理论盛于五十年代,散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卷土重来。二战发掘的五个统计学天才中,一个名为佛利民。他与当时二大统计天才之一的沙维治于一九四八年联名发表《风险选择的功用分析》,是对是错今天还有争议,但高手达到的层面不同,这篇文章是今天大行其道的金融学的起点。有了验证假说的取向,有了以统计分析的技能,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见到经济科学的精品。最重要是佛利民于一九五七年发表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前不见古人的经济统计验证,清楚地示范经济是一门实证科学。佛氏的理论浅得很,但数据数据所限,验证困难。作者大展神功,把手头上的数据左推右推,翻来覆去,理论验证得干净利落。佛氏当年的统计验证是先想得通透,推理层次井然,才以简单的数据验证。受到这本小书的影响,五十年代后期与六十年代初期的统计验证大有可观,不少令人拜服。跟着计算机盛行,作回归统计如有神助。问题是这「神功」有负面影响。不少写博士论文或急于发表文章的人,不多想,把大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到多项统计结论,就选支持自己的而用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计算机统计,佛利民称为garbage in, garbage out;夏保加认为选择统计结论是有意或无意的行骗。我认为验证是要找数据或事实推翻理论,不能推翻才算是验证,而选择统计结论来支持理论,是做了等于没有做过。不能否认,先进的照相机加进多种自动功能,对摄影大有帮助,但摄影者不会像数十年前那样对光圈及快门有深入的认识。这分别重要吗?一般不重要,但对严格的摄影创作是重要的。计算机于统计也如是:一般有大帮助,但减少了推理思考的意向,而这思考是有分量的研究必需的。验证假说渐趋时尚,六十年代的经济学发展的确可观。佛利民炒起的货币争议,长达十多年,统计验证可能比任何话题做得多。以舒尔兹为先贝加为首的劳力与知识投资的经济研究,红极一时,验证假说也是例行公事。我认为在这重视验证假说的发展中,交易费用作为局限的引进最重要。 新古典经济学对解释世事有问题,是六十代年初期的新意识。长线短线的传统分析很有点自欺欺人。虽然几何曲线完整美观,方程式也大有名堂,但内容牵强,对解释现象没有说服力。然而,有七十多年传统的理念叉易一旦废除,而就是今天,课本还是长线短线地细说一番。于今回顾,当年我就读的洛杉矶加大的经济系,是先进的。我和几位同学早就知道长线短线有问题,只是不知道要以什么取代才对。一九六一年秋天,史德拉到洛杉矶加大演讲,讲的是他正要发表的、后来获诺贝尔奖的《讯息费用的经济学》。我在座,竟然认为没有什么新意。一些老师在课室上说过,可能预先听到史氏的思维而重视起来。那是六十年代初期的洛杉矶加大,其它大学我不清楚。这里说得快,其实成见与传统的约束不可以一下子改过来。史德拉到加大之前几个月,高斯发表了说是一九六○其实是一九六一才面世的《社会成本问题》。我迟了,一九六二才拜读,影响了我之后的学术生涯。该文假设交易费用是零,而又说如果不是零会有多种不同的变化。这方面,高斯是重复他一九三七年的旧作。但时代转变了。一九三七对假说验证的兴趣不大,但一九六一是懂也好,不懂也好,验证假说大家朗朗上口。高斯的鸿文是说,这里有一项局限--交易费用--重要的,你们考虑吧。文章长,文笔顶级,学究天人,引用多件法庭案例,字里行间的含意说:有交易费用与没有交易费用对世事的解释是两回事。这样,读得细心的会体会到交易费用是解释现象的重要局限,而新古典经济学显然漠视了。不少人认为近代的数学经济起于森穆逊的博士论文,大致上是对的,但说到纯理论的贡献,阿罗的想象力会使他在将来的经济思想史的排列占优。这二者是天才,有他们的天才专利,虽然引起热闹,但达不到成行成市的发展。搞纯理论的不乏人,但不自量力的看来是太多了。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经济要从验证假说这方面衡量。这是马歇尔划下来的观点。这样看,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经济学的一个黄金时期,从佛利民一九五七的「消费函数」起,验证假说热闹了大约二十年,参与者众。货币的争议是一个话题,有始有终,但带到世界性的货币分析,到今天还没有做好。夏理‧庄逊死得早,蒙代尔是个独行侠,而他的嫡传弟子又英年早逝。劳力经济与知识投资红了十多年,到后来变化不多,可能因为贝加过于执着吧。我认为最重要的交易费用的引进,因为不易量度,调查困难,七十年代开始转到卸责那方面去,跟着是机会主义,再跟着是博弈理论。这些新理论言之成理,只是提供不出可以被观察到的事实验证的假说,空中楼阁,高斯和我皆摇头叹息。这些不幸,不足以否决我认为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西方经济学二百多年中最高峰的黄金时代。

(作者保留版权,如要转载,请电邮arcadia@netvigator.com洽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2-26 18:37:00

近日重读阿尔钦50年文章,觉得是与卡尔。波普尔试错、知错、改错,最后增加科学知识的见解是一致的。

好文章,已奖励楼主金钱、威望、积分各5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7 20:44: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