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析逻辑看,劳动资料I对应于一种社会要素模型,劳动资料II对应于两种社会要素模型;以后接续分析的劳动资料III则对应于三种社会要素模型。
http://www.wyzxwk.com/e/action/S ... id=68&id=399874
这是科学的逻辑诊断,因为,既然社会生产条件是历史累积发生的,那么存有这种工作次序是必然的。所谓“一种社会要素”,指的是生产因与分配因同一的规定,生产同时也是分配,“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商品生产的初级发展形式可刻画为:
W = W(P ( L ))
式中,P代表要素的社会条件——以一定技术构成为基础的所有制条件,L是抽象劳动。由于劳动资料在规定上既向物对象、对向人自身归集,劳动过程始终表现为人和自然的统一,P(L)代表了劳动者自己的劳动过程的实现。按照生产决定交换的价值规律,生产与分配从形式上似乎直接实现了对接:
W(L)= W(P);Vt T = Vq Q,或者Vt t = Vq,即Vq = Vt / f
Vt表示单位劳动时间价值量,Vq表示单位商品价值量,前者是“平均的劳动”,后者是“平均的分配”。在这种生产情势下,T就是社会生产条件的量的指标,Q相应是社会必需的商品量。方便起见,我们把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和劳动生产力(f)看成是互为倒数的一对指标。
整个模型的工作顺序(复合函数的逻辑形式)乃是表现出生产因和分配因的历史统一性。按劳动进行价值生产,同样,也按劳动(条件)进行价值分配。不过,这个按“劳”并不是资产阶级法权概念意义的“基于劳动的所有”,仿佛说的是这一自然信条:“工人对自己的劳动所产生的价值拥有唯一的所有权。”“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基于劳动的所有权恰恰仅仅是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所有权规律,在前资本(主义)主体或共同体那里,正好相反,是不基于劳动的所有,是基于所有的劳动。”因此,针对“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即基于劳动的所有,“并不是‘马克思不变的世界史认识’,恰恰是市民社会的特殊规律,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法权形式和意识形态。”鉴于身份-财产对活劳动的“关系管辖”,上一模型形式应从分配结构完全决于生产结构方面,而在认识上定位为:
W = W(L)→ W = W(P)
但在两种社会要素模型下,执行的只是货币财产基础上的社会抽象统治,即要素的社会条件P必然发展成为社会要素条件C,——这里运用大写字母C称谓,是说明这种要素条件代表着社会生产的所有权,按社会发展本性必然分解为c + v。由此在发达商品生产情势下,“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变为“资本家的劳动过程”,模型形式应改写为:
W = W(C ( L ))
在Vt相对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W分解为c + v + m,L定格为社会简单劳动(标准化的重复劳动)。这就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不断历史生成,奠立经济形态社会的完全显像形态。从而,模型工作形式认识定位为:
W(L)= W(C ( L ))= c + v + m
也就是说,“工人丧失所有权,而对象化劳动拥有对活劳动的所有权,或者说资本占有他人劳动,——两者只是对立的两极上表现了同一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基本条件,而绝不是同这种生产方式毫不相干的偶然现象。这种分配方式就是生产关系本身,不过是从分配角度来看罢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245页】
因此,如果将分配因素社会独立出来(实质的投入仍然是社会劳动,分配则由资本这一特殊社会生产条件所统领),起内在制约作用的是以下转换性理解公式:
W(C (L))= W(X, Y)= W0 + Xx Yy
式中,X为独立性的主体要素类型(劳动的客观条件全部从活劳动体内游离出来),Y为独立性的客体要素类型(客体作为唯一的知识存贮器),x、y为其对应的社会分配率。
如果确立隐含工作条件W0 = c(假定不变资本当年全部损耗,并仅实现保存或所谓的“转移”自己的价值这一经济功能),可推出x、y分别取v/(v+m)、m/(v+m)社会值。从而,可得到如下商品社会价值构成公式:
W = c + x(v + m)+ y(v + m)
这说明:“过去的联合决不像《社会契约》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任意的,而只是关于这样一些条件的必然的联合……在这些条件下,各个人有可能利用偶然性。”“这正是由于他们作为个人是分散的,是由于分工使他们有了一种必然的联合,而这种联合又因为他们的分散而成了一种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联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21-122页】对于资本家统治下的联合,“工人的联合,像它在工厂里所表现的那样,也不是由工人而是由资本造成的。他们的联合不是他们的存在,而是资本的存在。”“活劳动能力属于本人自己,并且通过交换才能支配它的力的表现。双方作为人格互相对立。在形式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交换者之间的平等和自由的关系。至于这种形式是表面现象,而且是骗人的表面现象,这一点在考察法律关系时表现为处于这种关系之外的东西。”【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1995,第457页】相反,我们只能够说契约无论如何仅仅是实体关系的外在表现,“契约规模随资本主义生产的规模和水平一同扩大。”【注:《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280页】归根结底,社会分配率的存在证实了没有皇帝的社会抽象统治权的客观实在性。但是,马克思同时又说:
他们的劳动的联合,表现为一种特殊行为,与此同时,他们劳动的独立分散性仍然存在……现在资本不仅表现为工人的集体力量,他们的社会力量,而且表现为把工人连结起来,因而把这种力量创造出来的统一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87-590页】
我一再提醒自己:每天都不能忘记读书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