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9744 62
2010-02-11
最近国内一些青年学者屡屡被论坛拱起来,谓之“牛人”。作为论坛的老人和一些更老的人的粉丝,我忍不住要说几句。

首先,我觉得一个网友说得好,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过去的时代,不是发了几篇《经济研究》就可以牛哄哄的了。你们知道有一个三十出头的人连续十年发了13篇《经济研究》吗?但是他并不是那么出名!在国内牛杂志发文章,说实在的,会者不难,有关系有门路的更不难。要知道国内学界并不透明,所以你真要是有本事,发几篇国外二流刊物给大家看看。

其次,我觉得国内充斥着一种浮躁的学风,就是“数量为王”。好像谁发表的文章越多,谁的水平就高。放眼世界,那个诺奖得主的文章是该领域最多的?出现这种幼稚标准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其实都是外行。外行么,当然看热闹了。内行人其实不用看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大部分文章完全对学术没有贡献,甚至自己搞自己的重复建设。然而中国的审稿人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文章没有错误,主题比较重要,就可以发表。有人号称一篇博士论文发表了十篇文章,那我就忍不住要说:您的论文还真是水分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11 09:35:05
wy 发表于 2010-2-11 08:53
最近国内一些青年学者屡屡被论坛拱起来,谓之“牛人”。作为论坛的老人和一些更老的人的粉丝,我忍不住要说几句。

首先,我觉得一个网友说得好,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过去的时代,不是发了几篇《经济研究》就可以牛哄哄的了。你们知道有一个三十出头的人连续十年发了13篇《经济研究》吗?但是他并不是那么出名!在国内牛杂志发文章,说实在的,会者不难,有关系有门路的更不难。要知道国内学界并不透明,所以你真要是有本事,发几篇国外二流刊物给大家看看。

其次,我觉得国内充斥着一种浮躁的学风,就是“数量为王”。好像谁发表的文章越多,谁的水平就高。放眼世界,那个诺奖得主的文章是该领域最多的?出现这种幼稚标准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其实都是外行。外行么,当然看热闹了。内行人其实不用看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大部分文章完全对学术没有贡献,甚至自己搞自己的重复建设。然而中国的审稿人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文章没有错误,主题比较重要,就可以发表。有人号称一篇博士论文发表了十篇文章,那我就忍不住要说:您的论文还真是水分多啊!
说的非常好!

严重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1 09:43:04
清华大学金融系的杨之曙副教授在Journal of Finance 上发了文章。他不是海龟博士,而是清华大学培养的博士。

华中科大的王少平教授和几位合作者的文章,已经被计量经济学的顶级刊物Journal of Econometrics 接受发表,王少平教授也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导师为李子奈教授。

再往前考察,山东大学的陈增敬教授(彭实戈教授的博士)与Larry Epstein 合作,在Econometrica上发了文章,而且是在其专业方向上引用率比较高的文章。

。。。。。


我觉得这些,才是中国的骄傲,是更牛的牛人。

另外,我知道还有一些国内培养的经济、管理类博士在国外好杂志有论文发表,请大家补充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1 09:48:14
太赞同了!当下学术人和出版机构狼狈为奸,从而造成的目前看似热闹非凡的局面。但泡沫之下到底有多少是真的东西呢?虚假之风已经弥漫整个社会:我在学校时看到学校作假,在企业时又看到企业作假。太渴望务实的风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1 20:01:23
楼主的道理倒是不错,不过似乎又偏向了另外一个方面,还是不能厚此薄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1 22:35:50
要怪只能快太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