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62 0
2010-02-14
美国学者激辩中国经济 房地产泡沫是否破裂成焦点
2010-02-14  

美国投资界知名“空头大师”吉姆·查诺斯近日语出惊人,他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电视频道采访时称,中国经济出现问题,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破裂。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声和反对声四起,引发各国关注中国经济的人士隔空论战,尽管其中许多分析的依据并不是事实,但读者仍不妨一读。

—— 编者

不,中国经济绝对不会崩溃!

::文 肖恩·雷恩 (中国市场研究集团董事)

有关中国能否继续引领世界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的争论,仍在继续。著名的卖空者吉姆·查诺斯继续在媒体上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虚假的,中国的泡沫会很快破裂,结果甚至比迪拜破产坏1000倍。我曾在《为什么吉姆·查诺斯错了:中国没有泡沫》一文中写道,这种想法低估了中国政府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所作出的努力。现在,我找到了查诺斯完全错误的另一根据:中国的官方经济增长数据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远不止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估算的占整个经济的10%~20%。10年前,美国财政部估算俄罗斯地下经济占其整个经济的50%,地下经济规避了繁重的税收。中国地下经济所占比重至少和俄罗斯一样。

现实情况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非常真实。毕竟,在中国的麦当劳、英特尔等公司有销售记录,它们还要在中国追加投资数十亿。它们肯定不会帮中国领导层造假。我的公司——中国市场研究集团估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过去十年平均每年增长10%~14%,而不是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估算的8%~10%。

把赌压在中国下一个五年经济会变弱是错误的。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未来还会持续增长。去年,中国的在线销售额达366亿美元。其中很多卖主通过淘宝网等网络卖东西,他们并不交税。在房地产市场,卖主经常少报他们卖房的价格,以少交税。

中国经济的某些领域过热,并且存在需要解决的经济结构问题,这都是事实。但吉姆·查诺斯预测中国经济崩溃或黯淡,实在是夸大其词。

中国不是迪拜,中国的增长是真实的。

(::美国福布斯网站2月3日)

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破裂

::文 吉姆·查诺斯 (美国经济学家)

中国房地产的泡沫之大前所未有,向该国建筑领域出口的众公司需要仔细掂量。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中国经济马上就要崩溃,也不是说上海股市立即会崩盘。但如同其他形式的固定投资一样,无论是商用还是民用,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爆炸,并且这种规模前所未有。

我确确实实看到,有各种迹象显示,赊账导致房地产出现泡沫,而这种泡沫非常明显。仅商用房地产市场,中国就有大约300亿平方英尺(约合27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一旦泡沫破裂,将会殃及西方世界的建筑材料领域及实体经济,因为这些建材领域依靠中国建筑市场。我非常担心这些公司,它们出口材料到中国,从而制造出这个建筑泡沫。

中国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50%上升到60%。二战结束后,苏联、德国和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长很快,但只有德国和日本努力做到了有效利用投入资源。而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投入是为了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所以这些投资更加无效,而不是更加有效。在西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自由市场的剩余物。而在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这很像苏联时代的模式。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电视频道1月25日)

下一个将破裂的泡沫在哪?

::文 阿夫纳·曼德尔曼 (“韦内托资金管理”董事)

时不时会有明显的泡沫出现,但直到它破裂时你才会颇为惊讶地感叹:我怎么没料到?在我看来,中国就是这样的泡沫。

中国股市2008年缩水70%,后来又恢复到原来的一半。现在,中国生产过剩、无法偿还的房地产贷款、销售低于成本的产品、猖獗的投机。

直到去年,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的观点还是孤立的,但现在不同了。查诺斯也加入到中国股市的“熊党”(China-bears’party)中来,他的观点甚至比我的还刺眼。

和我的观点相似的是,查诺斯先生提到,中国几乎在各个方面产能都极大过剩。他指出,报道称中国汽车销售猛增,但这与低石油消费量相矛盾。他确信国有公司买了数百万辆汽车囤了起来。他还引用目击者所看到的现象——大量商场和工厂闲置,而这种现象并没有见诸媒体。如果中国市场崩溃,将会坏到何种程度呢?

查诺斯先生认为它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坏处将比美国房市倒塌还要大。不过我的观点是,还不至于坏到这种程度。但我为什么认为泡沫破裂发出的“嘶嘶”声越来越近了呢?首先就在两周前,中国政府要求其银行缩小放贷量,这表明其领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破裂降至较小程度。其次,一个月前,中国突然退出与加拿大钾肥生产商Potash Corp及其他生产商的缔约谈判,而此前从未发生退出事件。这是否表明中国谈判者知道他们的经济会变弱,钾肥需求量将来减少从而压低价格呢?

(::加拿大《环球邮报》2月4日::译 姬贺礼)

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