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了,这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我们且不说这对改变中国股市单边市的意义,也不说这作为中国股市第一个衍生品的意义,更不说这对蓝筹指标股行情的意义,单说中金所那帮兄弟整整三年的苦心等待,单说《华夏时报》两年前就举办过的期货论坛的用心,那都令人相当的感慨;股市高开低走虽然场面不好看,但毕竟以红盘报收,更何况第二天就以一根大阳线收复了前天的失地。因此,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的确过于突然,不但令国内投资者措手不及,即便国际上主要资本市场亦闻之色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认为这跟新年伊始的天量放贷有关系,坊间未经证实的消息称第一周信贷将近6000亿,照此推算,一月份的量就突破2万亿,而去年第一个月的量是1.6万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面临着流动性过剩泛滥的危险;有人认为这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关,正因为股指期货对包括金融股在内的指标股构成利好,因此提高准备金率的利空才有可能和其对冲,周行长的仗是越打越精了;有人认为这和中央加强对房地产投资和投机的打击有关,并非巧合的是提高准备金率的当天,国家六部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铁腕之志不言而喻。
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水皮看来结果都是一样,既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又意味着货币政策实际上进入新一轮的从紧周期,更表明中国其实是在全球第一个开始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安排,区别在于我们必须弄清楚,这究竟是我们央行习惯性从紧思维的结果,还是宏观经济形势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