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主导思想?就是在舆论体系中占有优势地位,并具有对国家、社会具有指导性的思想。何为主流思想?就是深入人心,并能左右大多数人言行的思想。千余年的儒家思想,百余年的西学东渐,东西文化交流撞击下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演绎着国人思想的变迁。在此产生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便是当今指导我们进步的最适合之路。然东西结合下的其它主义,如自由主义,及其衍生下的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古已有之的功利主义,亦在社会上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的扩张,由此引发的社会道德沦丧,让人不由叹息“人心不古”,人们更多的侧重于市场机制下的对各种利益的追逐,加剧了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造成了精神家园的贫瘠,哲学文学地位的下降就说明了这一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党提出的各种口号与理念,如八荣八耻、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有扭转社会不良风气,树清风、讲正气的用意。这便是主导思想,但是社会上的主流思想难以把握,一些不良的主义一旦占据上风,便会对我们的主导思想造成冲击。因此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知识分子,都有宣传与教化的责任,使主导真正成为主流,使真正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万不可自毁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
大凡一党之理论,需扎根于自身民族与国家,并不断更新与发展,才有延续不断的生命力。唯有正确的理论与信念,才能引导走上胜利的道路。洪杨革命虽一度占领清廷半壁江山,然终究归于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指导精神为基督教义(且只学到皮毛),触犯中国传统之名教儒教,引起广大读书人的反感,也最终为儒士所灭。及至中山,举三民主义,推翻满清,然革命尚未成功,旧三民主义之局限也,遂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一时间群起呼应,北伐军所向披靡,最终实现形式上的国家统一,是因为它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倘若后来蒋中正真诚遵循总理遗嘱,放弃一己之私,真切实行三民主义,不至于后来人心尽丧。至我党成立,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并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找到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之路,形成毛泽东思想,在这思想指导下一统中国,荡涤所有旧势力与外侵势力,扭转近代中国来久积不振之势,一时间扬眉吐气。然在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中,极“左”思想一度横行于国内,致使生产建设遭到极大破坏,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极大挫折。随后拨乱反正,进行真理大讨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继而“三个代表”,再次体现我党不断与时俱进之精神,“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到现在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最新理论成果,将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最终实现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