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601 0
2019-07-04

4248.关于地震成因和预测的思考

2019.7.4

就像原子存在层次现象一样,系统内星球一般都存在层次现象,因为系统内星球全部是庞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存在物质能量的交流和逐步的成长过程。

小行星带是系统内星球的孕育过程,可能全部由第一周期元素组成,没有层次现象。一旦融合为一体,就会发生化学元素的重组过程,产生层次现象。一般表现为超新星的爆发,也就是第一周期元素裂变为光子,然后发生化学元素的重组,产生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同时在收缩过程中产生层次现象。

分析《元素周期表》不同元素的熔点,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元素的熔点都不相同,并且存在相对一致的变化过程:从低熔点向高熔点元素过渡,再向低熔点元素回归。原子量越大、核外电子构型越是完美的元素熔点越低,0族元素全部是气体元素。

核聚变是降温过程,也是光子转化为原子的过程。不同重力条件和光子密度产生不同元素,所以任何系统内星球内部温度都是不同的,存在相对的高温层次和低温层次的演变过程。就像地球表面存在地壳一样,上下地幔之间可能还有相对低温的中间层。

星系由正反物质星球对偶聚集形成,才能交流正负电荷和宇宙射线,形成共同磁场,关系类似原子与核外电子。

分子现象和离子现象必然产生偏电荷现象,所以正物质星球偏带正电荷、聚集正电荷,反物质星球偏带负电荷、聚集负电荷,产生磁场和星际关系,而不是万有引力使然。星际关系也不是星球对偶,而是不同物质星球的对偶层次对偶。例如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两个小行星带分别对偶太阳的不同对偶层次形成,只与对偶层次交流正负电荷,组成共同磁场,而不是与整个太阳组成共同磁场、交流正负电荷。所以,万有引力是错误的。

星球形成以后会继续成长,可不同对偶层次之间存在相对的壳体结构,也就是相对的低温区间,壳内压力超过壳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火山和地震现象,它们是星球成长的标志。

由于星系形成过程中太空物质基本瓜分完毕,所以星球的成长非常缓慢。空间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也不是均衡的,在不同空间位置星球的成长速度也不相同。所以,星球的成长也不是均衡过程,增加了地震和火山喷发预测的难度。

由于同一系统星球的成长发育存在相对的一致性,还要面对超新星现象的周期性问题:所有银河系二级恒星的新行星可能同期形成,它们的新卫星也可能同期形成,同期发生的超新星爆发可能带来系统内星球一定时期的疯长,甚至毁灭整个星系!我们看到地球表面的破烂不堪,可能不止一次面对超新星的爆发。

局部核聚变和局部地壳应力的失衡也会引发地震,所以地震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很难预知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地震预测很难。但是应力变化可能引发正负电荷分布的变化,可能发现一些地震的前兆。问题是误判可能带来恐慌和生产生活秩序的破坏,所以很难下决心进行预防。

小震密集可能发生大震,地壳缝隙加大可能渗透深层气体元素,还有许多物候可能预示地震,提前预测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准确性难以把握。

影响地面最大的是浅层地震,气象反映主要发生在地球大气的中间层,距离我们太远,难以观察。深源地震可能反映在对流层的气象变化,对我们影响有限,地核地震可以忽略不计。如果通过卫星监测地球大气中间层的异常现象,可能有利于地震预报。

人类活动只能诱发小型地震,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与天然地震重合了,也是无可奈何,我还是认为不必杞人忧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