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579 5
2006-03-04

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中国实行拉科技强国之路,可是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成果为零,而且浪费拉资源,他们的理由是:教育经费支出大于当年的科技贡献或国民素质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

本人的观点则是:教育的成果不能用当期的收益来衡量,因为教育的作用具有相当的滞后性,要在以后的几年去衡量,比如: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四年,至少要在四年以后衡量它的收益。而基础教育的则更长。

可是本人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证明我的观点,还请大家支持,提供一些资料数据,不胜感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4 15:42:00
教育经费支出本身是拉动内需的过程,无论是国家财政指出还是家庭教育经费支出,教育经费作为投资一部分应记入GDP,当然只强调教育的结果--人力资本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才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是很片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5 11:52:00

楼主的问题比较复杂,建议先看一下Schutlz和Heckman在人力资本的理论和计量方面的工作。

至于2楼,要注意一个问题是,对教育的投资导致了高储蓄率和投资的挤出效应,如何评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当然,愿闻其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5 21:18:00

谢谢楼上的,我一定认真去学习这方面的东西。

同时也希望2楼的把您的 见解详细讲解给在下,不胜感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9 14:22:00
由于家庭对教育的预期投资较大,而一般预期实际收入跟不上教育投资的增长,从家庭资源配置的角度考虑,人们只好选择先提高家庭储蓄水平,减少家庭预算,以应对将来潜在的教育透支。毕竟在一般中国人的心中,家长的普遍心理行为还是望子成龙,希望老有多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0 22:25:00
近期的十届政协四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教育制度的不公平的问题,可见教育实在是中国目前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们还要很多的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