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道理都懂,方向也很明确,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人与人之间最终拉开差距的,也都是这点。
明明知道想要减肥就得少吃多运动,可是看到好吃的就忍不住多吃两口;
明明知道我们需要多读书多思考,可是每次刚看几页,手机响了,就开始翻看手机,看到停不下来;
明明知道想在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就得早点休息。但每次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熬夜至凌晨,而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刷手机和无谓的社交;
明明知道想要提升英语水平就得持续不断地进行有效学习,可是花钱买了线上课程,却一直借口说自己没时间;
说白了,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不幸,都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废掉的真正原因归根到底在于低级的自控力。低级的自控力,必然造就低层次的人生。而懂得自控的人生才是高级的人生。
对于一些人来说,自控很简单,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一种常态。
而对于那些自控力不足的人,自控就如挖井,花了时间和心思,挖了一个又一个的坑,却总是挖不到水。
七芊职场吐槽大会的小伙伴Hansen就问我:“你在群里发消息的时间基本上都很早,你是如何做到并坚持早起的?”
关于凌晨四点起床,我从2012年参加工作坚持到现在大概有七年半的时间。在这七年里我并没有做到每天都是凌晨四点起床,有时候会是凌晨三点,最晚是六点。而且我现在基本上不定闹钟,因为我每天都是在四点左右自然醒,如果熬夜了会在五六点自然醒。
现在早起对我来说一点都不痛苦,反而觉得很自然,就像每天要刷牙、洗脸、吃饭一样,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却一点都不需要消耗我的意志力。而且在起床后的这段时间往往精神状态最好,也能集中精力。所以我平时用这段时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或者做比较困难的工作。等完成之后抬眼一看,才早上七点多,心里一阵窃喜,感觉这几个小时像是自己额外赚到一样。
其实我个人资质平平,并没有出色的天赋。所谓的意志力也不强,在别的事情上也经常管不住自己(比如到现在还没有减肥成功,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但为什么在早起这件事情上我做成了并且能坚持那么多年呢?我今天查阅了一些资料、翻看了一些自我管理类的书籍《自控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力管理手册》等,结合自己坚持7年的早起习惯,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希望以后能把早起的行为习惯复制到其它目标上,以达到真正的自控。
一.寻找内在驱动力
什么是内在驱动力?简单直白一点解释就是,能够影响你去做某件事的力量、动力、由内而外散发的行动力。
当你在自控过程中面临挑战时,问问自己:那一刻哪种动力最能让你坚持下去?你愿不愿意为了自己去做那些困难的事情?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是对命运的恐惧推进你前进?
当你发现了自己最重要的“我想要”的力量,发现了你脆弱时给你力量的东西时,只要你觉得自己就要放弃了,就想想这个动力。当你意志力告急时,你可以挖掘你的“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恢复能量,面对你最大的意志力挑战时,你可以考虑一下动机:
1. 如果挑战成功,你会收获什么?你个人会有什么回报?你会更健康,更幸福,更自由,更有钱,还是更会成功?
2. 如果挑战成功,还有谁会获益,肯定有人依赖于你,你的选择会影响到他们。你的成功会怎样帮到他们?
3. 如果你现在愿意做困难的事,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个挑战将会变得容易。你能想象出,如果你在这个挑战中取得进步,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知道你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现在的付出是不是变得值得了呢?
现在回想一下当初选择早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学时代浑浑噩噩、浪费了太多时间。所以工作后我渴望改变,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勤奋的人,哪怕只是从一个小小的“早起”开始做起。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会想到再不起床我就要重温大学时灰暗痛苦、无所事事的感觉了。所以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想达到怎样的精神状态?
二.建立目标
找到了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建立。
如果你想在工作能力上有所提升,那就要针对工作所需要的核心技能进行学习和练习。比如一年内考到xx证书、学习演讲等等。
如果你想保持充沛的精力,那么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比如按照营养菜谱吃饭、每天早睡早起、保证情绪稳定、减少内在消耗等。
这些都可以是你的目标。
或许有些人已经有了目标,但是没能持续坚持下去,导致最终目标达不到,甚至打击到自己的信心,自身的懒惰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那么我们需要去学习如何进行目标分解,使目标更加清晰,落实到每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监督自己的完成进度,一步步慢慢完成。
当我把早起设成自己的目标时,刚开始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目标,总是反反复复。本来定的四点起床,但每次起床没多久就支撑不住倒在床上睡起了“回笼觉”。后来意识到自己不能立刻达到四点起床的目标,那就给自己设立个分解目标吧:第一个月每天坚持7:30起床、第二个月7:15、第三个月7:00 ......就这样慢慢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三.集中注意力
如果说真的有自控力秘诀,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确实有一个,那就是集中注意力。
当你作出决定的时候,你需要训练你的大脑,让大脑意识到这一点,而不是让它自行其事;
你需要意识到你是如何允许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用善行来证明自我放纵是合理的;
你也需要意识到,奖励的承诺并非总能兑现,未来的你不是超级英雄,也不是陌生人,你需要看清自己身处的世界,无论是销售陷阱还是社会认同,都在影响你的行为。
当你的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或者你即将向诱惑投降的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弄清自己的欲望,需要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的让你快乐,自我意识能帮你克服困难,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四.养成习惯
其实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
关于习惯养成有一个“95%习惯理论”:让好习惯成为你的应激反应。
有研究机构的成果表明,人类只有5%的行为反应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剩下95%的行为反应,或者对于某种需求或者紧急情况的应激性反应,都是自动反应。所谓“自动反应”就是人类的行为习惯。
如果当你想长期做一件事,你就应该把它养成习惯。通过反复做一件事情,到最后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认知,让你轻松应对困难与挑战。
就像我现在已经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每天不需要闹钟就能早早起床。如果硬要躺在床上躺到七八点,我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而且这个习惯我当初也只花了几个月养成的。
五.进对“圈子”
改变自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圈层,去选择和你意志相投的群体。 ---《乌合之众》
你无需单独面对你的意志力挑战,朋友、家人或同事可以和你一起实现意志力目标;或者你们不必做相同的事情,只需要相互记录和鼓励,这就能让你们在自控时感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如果想坚持每天读书,那就进读书社群;如果想减肥,那就多和那些减肥成功的人接触。
所以,尽可能找到一群同频率的人,如果有人正在做你渴望做到的事,那就加入进去。这个群体可能是一个社群、一个班级、一个本地俱乐部、甚至是一份支持你实现目标的杂志。置身于与你共享承诺和目标的人们当中,会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而是拥有了整个团队的力量。
想要生活幸福、事业有成,就必须管好自己,而不是寄希望于他人,只有拥有足够的自控力,才能由内而外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