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6.电子、光子、原子结构的极值现象
2019.8.7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核外电子现象:所有原子都有核外电子,核外电子的数量反映核内质子的数量。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正负电子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燃烧现象说明原子与光子可以相互转化,原子由光子聚变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光子由正负电子聚变形成,可以裂变为正负电子,我们就找到了物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和原子与电子之间的关系:正负电子是所有物质形态的基础。因此,正负电子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基本物理作用力。
正负电子未必是最小物质形态,可能是正负电荷聚集的一种极值现象。我们可以设定正负电荷是最小物质形态,正负电荷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宇宙的基本面貌。
目前的教科书认为光子是电中性物质,核外电子现象说明光子必定存在偏电荷现象,才有核外电子补充,形成正负电荷的相对均衡。从正反物质形态出发,我认为光子至少存在由两个正电子、一个负电子组成的偏正电荷光子;由两个负电子、一个正电子组成的偏负电荷光子;偏正电荷光子拥有一个核外负电子的正光子形态;偏负电子光子拥有一个核外正电子的反光子形态;正负偏电荷光子对偶聚集的巨光子形态,五种光子形态。一个质子可能由一个正反光子、305个巨光子组成,一个中子可能由306个巨光子组成。中子依附质子形成,脱离质子就会裂变为质子或光子。一个质子最多可以结合两个中子,一个中子最多可以与两个质子结合,质子与中子的结合只有第一周期元素的五种基本形态,所有相对高端元素都是在这五种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的。“氦4”架构是所有相对高端元素的共同内核,“氘”、“氚”和“氦4”架构的数量限定了同位素的数量。以上都是极值现象,可能是客观规律。
通过光子和原子、分子形态,我们可以推想星球和星系形态必定存在内在的联系:同电相聚产生星球;正负电荷对偶聚集产生星系。双子星系必定伴有对等数量的黑洞星系;星系一定与光子、原子、分子结构类似,看似无序的宇宙可能相对有序。
原子和星系结构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我不清楚,是否存在极值现象也不清楚,只能承认现实。
我们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只能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