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479 28
2019-09-01

考虑这么一种特例,

甲国用100劳动生产了盐,能生产100盐,用100劳动生产了酒,能生产50酒。
乙国用100劳动生产了盐,能生产50盐,用100劳动生产了酒,能生产100酒。
二者都需盐酒,本来就能够分工、行业,能生产、交换、消费、效率、选择。
不言而喻的是,交换不能创造效率福利,不过是分享生产出来的效率和福利。

如果二者没有合作,力量分散,降低规模,则有:
甲国用200劳动,生产了100盐,50酒。
乙国用200劳动,生产了50盐,100酒。
合计是400劳动,生产了150盐,150酒。

如果二者进行合作,力量集中,扩大规模,则有:
甲国用200劳动,生产了200盐,
乙国用200劳动,生产了200酒。
合计是400劳动,200盐,200酒。其他相对不变前提下,比前者增加了50盐、50酒。
进而,二者适当进行市场交换,分享生产出来的总成果。

比较以上二种情况,则有:
在总劳动等等相对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合作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
也就是说,所谓比较优势是一种常识,不是一种原理,不需要做过分解读,不过就是说:合作更有利,规模出效率。

这就如同,有二个岛屿,互相隔绝,一大一小成比例,其他一切条件类同,则大岛的各种总量各种效率,趋向更大。
大岛1000万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小岛100万平方公里,100万人口,一切类同,一切成比例,为什么大岛更大?
大而已,规模而已,规模更大而已。
起初是同样的酒厂,一切一模一样,大岛100个,小岛10个,二岛互相隔绝,自给自足,
此后大岛更容易出现高效酒厂,更容易出现大规模酒厂,二者比较而言,同样100劳动,则大岛的产量和效率更大。
大而已,规模而已,规模更大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9-1 11:14:46
如果二者没有合作,力量分散,降低规模,则有:
甲国用200劳动,生产了100盐,50酒。
乙国用200劳动,生产了50盐,100酒。
合计是400劳动,生产了150盐,150酒。

如果二者进行合作,力量集中,扩大规模,则有:
甲国用200劳动,生产了200盐,
乙国用200劳动,生产了200酒。
合计是400劳动,200盐,200酒。其他相对不变前提下,比前者增加了50盐、50酒。
进而,二者适当进行市场交换,分享生产出来的总成果。
上述换句话说,相当于是这样:

有2个盐场,都进行100的劳动,盐场1生产100盐,盐场2生产50盐,合计是:200的劳动,生产150盐。
这2个盐场,若进行合并,合并成盐场1,扩大盐场1的规模,那么200的劳动能生产200盐。
问: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从总劳动、总产量、总效率的角度看,应该不应该合并、扩大?
答:应该合并,扩大规模。

由此可见,所谓比较优势,不过是选择生产:效率小规模小,规模大效率大,选择哪一个?
选择之后,规模大效率大的生产,大于效率小规模小的生产了。比较而言,大的当然更好。
换句话说,所谓比较优势,不过是说:选择规模大效率大的生产,胜过选择效率小规模小的。前提是:真的去选了。

有2个同学,张三爱学习,成绩好,李四不爱学习,成绩不好。
有2个选择:各自隔绝,各自学习。或者俩人同坐,各自学习。后者情况下,李四会变得注意力集中,自制力强。
那么如何选?当然选后者。
但是,后者不过是说,俩人坐在了一起而已。不爱学习成绩差,是李四亲自干的。爱学习成绩好了,也是李四亲自干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1 11:41:03
拥抱向日葵的女孩 发表于 2019-9-1 10:47
说得挺有道理的,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我清楚地明白了楼主的想法
谢谢了~!


还是用下面的特例来说:
如果二者没有合作,力量分散,降低规模,则有:
甲国用200劳动,生产了100盐,50酒。
乙国用200劳动,生产了50盐,100酒。
合计是400劳动,生产了150盐,150酒。

如果二者进行合作,力量集中,扩大规模,则有:
甲国用200劳动,生产了200盐,
乙国用200劳动,生产了200酒。
合计是400劳动,200盐,200酒。其他相对不变前提下,比前者增加了50盐、50酒。
进而,二者适当进行市场交换,分享生产出来的总成果。
假设,两国之间有一条界河,无法横渡,只能隔水遥望对面的繁华。后来修了一座大桥,沟通了二者。
那么,二者之间可以交换了。
那么,二者之间可以交通了。

解释一:
那么,二者之间可以交换了。
那么,市场规模大了,则生产规模、赚钱规模也可以扩大了。则人们利用早就具备的产能技能,开始扩大生产,扩大交换。
则说:分工啊,专业化啊,交换啊,贸易比较优势啊。

解释二:
那么,二者之间可以交通了。
那么,甲国的盐场1,联合了乙国的盐场2,现在只有一个盐场A。乙国的酒厂2,联合了甲国的酒厂1,现在只有一个酒厂A。
那么,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总劳动相对不变,总产量提高了,交换规模也随之扩大了,消费规模也随之扩大。
则说:合并啊,合作了啊,扩大了生产,扩大了规模。这比较而言,就胜过生产效率小、生产规模小。

针对同一个现象,以上不同的二种解释,都有道理。但是,前一个结论,比较花里胡哨,狐假虎威,似是而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1 11:51:18
规模大,比较规模小,前者能胜出。

效率大,比较效率小,前者能胜出。

生产规模而已,生产效率而已,这种这样的生产,那种那样的生产,而已。

如果给以上,统统披上市场的外罩,交易的外衣,那么仍旧是生产,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1 11:57:20
实物上来看,交换的前后,货物总量不变。

市价上来看,交换的前后,货物总值不变。

那么,任何市场交换,都可以看做对货物总量或货物总值的瓜分。

那么,所谓的“比较优势”是哪里来的?真的存在,能够成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1 11:59:08
设生产中,有最大化效率的二个生产:张三生产9鱼=张三可产9果,李四生产6果=李四可产3鱼,换前生产9鱼6果。
设交换中,他俩交换:4鱼=6果。
则交换后,张三拥有5鱼6果,李四拥有4鱼换后合计9鱼6果=换前生产9鱼6果
换前换后,对比来看:

对比来看,张三自给自足生产的话,可以有5鱼4果,可以有4鱼5果,或者其他生产组合,但是肯定不会有5鱼6果
对比来看,李四自给自足生产的话,可以有3鱼,2鱼2果,1鱼4果,6果等等生产组合,但是肯定不会有4鱼或7果
就此来说,比较优势成立。
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换后,各自能够得到更多的东西。
推而广之,在市场交换后,各自趋向得到更多的东西,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组合。
也就是说,不需要说别的,可以仅看自给自足的最大化产量,和交换后拥有量。

但是,
1、市场交换本身,并不能改变总劳动,改变总产量,改变劳动生产率。
2、整体来看最大化总产品是:15果=12鱼。这限定了一切生产组合、交换组合。看整体则无比较优势。
3、上述例子中,换后合计9鱼6果=换前生产9鱼6果交换前后总福利不变,且张三和李四都增加了福利。
4、张三换前产值=张三换后产值,李四换前产值=李四换后产值,换前总产值=换后总产值。看产值则无比较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