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诞生之初,资本家通过提高剥削率的方式提高利润率,从而迅速做大企业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后来,以日系企业为代表的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来提高企业生存繁衍的竞争能力;近代,以股份制企业为代表,弱化资本在企业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宰作用,提升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使人的能力和经验在生产力诸要素贡献大小的评定中,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和还原,并体现在了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上,但仍远未达到合理的程度,也就是说,源于欲望本性的剥削依然存在,只是迫于企业的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在程度上有所降低和妥协,这就是当代新型和较有实力的成功企业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的实质;但是,无论如何,其地位仍无法超越资本的地位,这是人类改善的欲望化身而成的贪欲天生使然,也是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企业天生注定的局限性。人类社会发展至此,资本主义企业本身的不可逾越的机制局限性已经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呼唤更加合理的企业机制的诞生。
到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后期,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将使得普通劳动者的财富也同样会有相当程度的累积,建立在资本之上的资本家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也将再难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必然会出现更加进步的生产模式;同时,伴随着生产力诸要素中,核心人才的重要性超越资本本身,新型的创新型企业崛起的门槛大大降低,“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创业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二者相叠加,势必会出现一种新型的企业,其生产关系中不再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概念,企业的大部分利润被合理分配给劳动者(这是人才超越资本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而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值,企业主不再具有最高决策权(企业主仅拥有制度贯彻监督权),企业的决策权落在由选举产生的各级盟主手中,定期变更,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和企业模式暂且称之为“创业者联盟或从业者同盟”,简称“业盟或盟业”。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趋势:1、随着社会形态的逐级进化,劳动者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资本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在奴隶社会,劳动者还仅是奴隶主资本的一部分,而到了封建社会,劳动者从资本中独立了出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排在了仅次于资本的第二的位置上;2、随着社会形态的逐级进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在不断下降,劳动者获得的报酬占总收益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按照上一段落中,梳理而得的两个变化趋势,可以大胆预测,在下一个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的经济模型中,劳动者的地位必然超越资本,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报酬必然超越资本家通过掌有资本所获得的收益,企业的形态相应地也必然发生本质的变化,企业主将不再对企业具有日常事务的决策权,而是由“周期性、层层逐级选举”产生的劳动者代表及其团体取而代之,企业主仅保有对企业的监督权和重大事务的一票否决权;由此而构成的企业,由于收益的分配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的性质也必然发生质的改变,这种新型的企业已不再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工具,而是劳动者在企业主提供的企业母体、企业平台上自主创业、集体创业的联盟,每一个劳动者都在自己管理和经营的一亩三分地上劳动,对其负责并获取合理的、没有剥削成分的、与所付出劳动相匹配的报酬,因此,每一个劳动者从本质上看,都是这个企业的经营者,只不过是经营的一亩三分地大小不同罢了,这种类型的企业,从本质上定义,应该称作“企业联盟”或“联盟企业”,简称“业盟”或“盟业”,既是所有劳动者的联盟,同时也是所有经营者的联盟。
在这种新型的企业中,最佳的分配机制是按照每个经营者所经营的一亩三分地的产出收益以合理的比例分配,经营者应占大头,企业主应占小头,这种分配机制的本质就是“让利润经营企业”、“让利润掌控企业”。
反观企业主,他仍然是企业的法人,虽然对日常事务不参与决策,但对于企业的重大事务仍保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具有最高的监督权,是企业在合理的人事选举机制和最佳的收益分配机制共同作用下良好、高效运作的最有利的监督者和保障者,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所有劳动者的活力和潜能都被完全而彻底地激发出来,企业的宏观能态发生阶跃式的质变,企业的竞争力和总收益空前提升,因此,企业主的收益总额并没有降低,准确地说是明降暗升,俗话说,有舍才有得,这符合朴素的辩证法;企业主虽然让出了经营权,但是,让更多的、专业且合理的、有着同样主人翁意愿的经营者群体取代了他,这种取代的结果无论对谁来说,只会更好不会更坏,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让权、让利的行为,除了换取到更大的收益之外,还使得企业本身得到了一次最为彻底的智能化升级,即由企业主亲力亲为的“1.0手动模式”升级到企业自动运作的“2.0自动模式”,企业的运转形态也由企业主亲力亲为的“1.0人工模式”升级到企业自动运转的“2.0智能模式”,“2.0自动模式”和“2.0智能模式”的运作机理就蕴藏在“让利润经营企业”的报酬浮动式的分配机制之中,因此,这种新型企业机制的决策者从本质上看,不再是人,而是利润本身,也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改善的欲望”,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主的让权、让利行为是把企业的最高经营权交还给了最应该拥有这一权利的主体,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大势所趋!
人类与生俱来的“改善的欲望”,并非贬义词,它与“生存繁衍的欲望”是人类作为生物的两个天生的最基本的属性,并且,相伴相生,缺一不可。生存繁衍的欲望是基础,更加强烈,能够调动人的最大潜能;改善的欲望建立在生存繁衍的欲望之上,更加持久,是持久地坚持目标和努力的过程,其最终成果是能够换来来之不易的人类进化,与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进化一样,同理同源,并且,在这一点上,人类必须扎扎实实、付出百分之百的汗水,并不能投机、取巧,自然界对任何生物都是绝对公平的、也是冷酷无情的。
人类不懈追求改善的欲望,其本质是人类与生俱来、天生具有的,也是来自所有生物的最原始驱动力之一:进化的本能,其表现形式为强烈而持久地追求改善并得到满足的过程,这是驱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动力源泉。更深一步挖掘,在“物质属性”层面上,在改善的欲望驱动下,人类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更深层次的本质是能态跃迁前的不断吸收外界能量并且加速的过程,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吸收外界热能,在轨道上逐渐加速的过程同理同源。能态的跃迁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当量变积累的势能到达一定程度时,达到临界点,必然发生质变,物理变化最终演化成化学变化,乃至核变化。同理,在人类社会发展层面上,人类社会群体在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经过不断的发展、进化,从自然界不断吸收、聚集势能,最终发生质变,通常以全人类变革、革命或大规模战争的形式表现,在巨变中向人类的下一个历史阶段转化;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人类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趋势:
在原始社会中,为了应对野外凶险、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各种突发事件,如洪水、猛兽、山火喷发,地震、泥石流、疾病、部族冲突等等,部族族长的决策关系到整个部族的存亡和兴衰,必须正确而果断,并且常常需要做出表率,力排众异,身先士卒,将整个团队凝聚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就象一个人一样,这样才有可能生存、繁衍下去。因此,这种凝聚力自然是超强的,并且其重要性是超越一切的,这种现象在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在革命夺取武装政权的阶段,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时刻才再次出现,这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螺旋上升的规律性。为什么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出现?因为动因不同,原始社会的动因是为了生存繁衍,关系到生死存亡,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动因则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说穿了,本质是为了满足个体改善的欲望。如前所述,部族族长的决策常常关系到整个部族的生死存亡,这个族长自然是整个部族生存和兴旺的关键,是权利和责任的中心,是整个部族的核心,生存的压力迫使族长必须由部族中能力最强且经验丰富的成员来担任,并且,当权力更迭的时刻再次到来时,必须保证权力仍将会安全地移交给下一位能力最强且经验丰富的成员,这种保障的机制只有民主选举制能够做到,其他的任何机制都无法做到!因此,严格而持久地执行民主选举制的部族得以生存下来,并获得良好发展的机遇,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脱颖而出,走向兴旺、强大。而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则完全相反,实行的则是君主中央集权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实行民主选举制,但这种选举制只是表面上的民主,内在本质还是为了维护上层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体制没有本质差别。只有当社会进入了生产力过度发展、社会财富相对于社会人口严重过剩的阶段,才会才有可能再次出现真正的民主选举制,也就是共产主义阶段,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从资本主义萌芽、英国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到美国托拉斯的出现,再到现在的跨国公司称霸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受到本身机制的局限,可变革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已充分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可以不再付出劳动也可以过上相当宽裕的生活,生产力被生产关系激发的潜力已十分有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巅峰时期的资本主义将何去何从?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规律理论,到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末期,社会体制发展趋势应向真正民主制回归,但这种民主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始社会的民主制,因此回归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回归,而是在更高层次、更高能量轨道上的回归。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模式巅峰已过,苏联的解体,古巴、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后继乏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社会现象似乎共同向我们暗示着什么,人类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是否遗漏了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初设想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演进过程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在二者之间还应该存在一个合理的过渡经济模型,即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末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中期,并能够被社会主义社会很好地兼容?这些问题启发着人类去思考!……!社会呼唤一种更加进步的经济生产关系的出现:此种经济生产关系介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之间,即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在生产力构成诸要素中的地位,直至超越资本本身的地位的企业模式---创业者联盟或从业者同盟,简称“业盟”或“盟业”。业盟的所有劳动者按照贡献大小均参与利润分配,其所获得的收入总和占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因而决定了这种企业模式的性质与资本主义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这种企业里,过度剥削已不存在。企业的盟主由选举产生(定期换届),拥有最高决策权(包括对企业主的管理),而企业主的收益主要来自固定资产的增值。严格地说,业盟或盟业的所有员工均是大大小小、各个层级的老板(所以是创业者的联盟或从业者的同盟),每位老板借助于企业主提供的平台,在永恒不变的第一驱动力“改善的欲望”驱动下,发挥出人人都是老板、团队作战的双重优势,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试想一下,一个企业是由清一色的老板构成的一个有机团队,这样的企业的战斗力将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