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799 0
2019-09-05
天知地知:
中国的粮食不够吃,每年还进口很多呢!照你这么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零??农民生产的粮食都不是商品?
照你这么说,甲生产鱼,乙生产果子,
甲把鱼吃光了,乙把果子吃光了,甲乙就都没有产量?而换种方式,甲乙先互换一下果子和鱼,让它们成为商品,然后再分别吃掉,产量就又冒出来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个是涉及到内部交换与外部交换(贸易)的问题了,我有一套理论正是说明这个的。即使如果这里把A看作一个人时,其自足耗费的需求量与绝对剩(盈)余产量转化为商品量生产的劳动力和时间也是存在内部交换替代优势的,这时需求满足的对象就不再是外部的社会需求对象了,而是转化为自我需求对象,而剩(盈)余产量的递增达到超边际即边际效用为0超出必要需求的边际时,这时自足自消的产品剩(盈)余部分就会转化为向社会供给的商品产量以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实现,这样个人与社会的供求互补(损有余补不足)达到整体的价值层次提升和更高度的统一。这就是我说我的价值论是真正更科学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因了,本人己完成了数学逻辑推演,论坛上也有简本,不过,只是推出了供求一致的推导,更复杂的如果不能理解我的公式也只能看看我的文字解释。

           如果刚好只能自给自足,外部(贸)交换(易)的产量当然为零呀!这么简单的数学题都做不了,你的数学水平就太差了。产量(设为Q)=自给自足产量(q)十预售外部供给商品量产量(g)一一>Q-q=g,由于g=Q-q=0一一>g=0。
看清楚了,以上就是数学逻辑分析。
再发挥想象,还可以存在g<0的状态,而你的例子只能在g>0时才可能存在的情况,这正是我的三位一体的价值论的体现!

         Q-q=g——>1-q/Q=g/Q,q/Q=Z(二十年前我称为功用率),g/Q=s(暂定义损失率或绝对剩余率),s在自给自足不转化为外部供给预售商品并交易出去时,在保质期一过,就会导致烂在家里、仓库中反而成为负的使用价值,增加处理这些劳动成本(劳动力和时间),所以,只有及时在保质期内交换出去时才能实现其它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商品使用价值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这样需求层次从而价值层次的实现就会递升。

       如果按你说的A与B只是为了交换而交换,只追求总产量的增加而不考虑需求,那么,就会出现人类社会的浪费和绝对过剩,这个如果仅仅只是小范围的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是人类社会国际大规模的发生的话,那么,这在以后的人类社会发展中就会可能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所以,只从劳动生产来考察产品产量比较优势而不考虑需求量的理论非常大危害的。从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角度,人类社会为了追求物质生产的大量堆积却不考虑如何合理利用,把s=g/Q降到最低,而却出现增大大量浪费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这其实也是在透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资空间和压缩资源的自然库存,从物理学角度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无序化的熵增以耗散更大更多的环境的资源能源为代价,如果人类社会不能在能源科学方面在未来找到可以替代这些不可再生或相对再生跟不上需求耗费的速度的资源能量时,人类社会发展就会走向未日,想到这里,如果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应该对未来感到担扰,甚至是对这种以谋杀人类社会未来子孙而提前透支资源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代价的思想感到愤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