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级计算机技术内涵庞杂,涉及架构、通信、存储、集群很多领域,但在高水平的竞争中,芯片还是最核心的部分。中国科学家从1978开始用近40年的时间让中国超级计算机事业从一片荒芜走向与美日比肩,从一座玻璃房子到另一坐着“玻璃房子”,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
2.众所周知,“两弹一星”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而超级计算机也是“两弹一星”级别的国之重器。
上到军用的模拟核试验,下到民用的天气预测,远到太空探索,近到人类基因测序,都有巨大的计算量门槛,要想更快地得到计算结果,只能靠超级计算机。
3.40 年间,国防科技大学的“银河”与“天河”系列,中科曙光的“曙光”系列,联想的“深腾”系列,以及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神威”系列陆续登场,让中国超级计算机事业从一片荒芜走向与美日比肩。
4.传统构建超级计算机的方法是集成更多的 CPU,但增加 CPU 数量受到功耗、占地面积、系统可靠性方面的限制。天河一号总设计师杨学军没有沿用传统方法,而是率先采用了 CPU+GPU 异构融合的体系结构,第一次从工程实现上证明了 GPU 可以被用于超级计算机。由于这种结构能耗低、成本低、集成度高,很快国际上就掀起了一股异构超级计算机的热潮。
5.竞争的内容在变,但不变的是——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