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分析中的价值观与使命
在现实社会中,使命和价值观的关系往往反映着个人或企业不同的存在状态。
第一种情况:使命远大,价值观清晰明确。当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动态复杂,尤其是个体或者企业所在的区域环境中存在机制不完善、不合理、非公平竞争等情况的时候,个体或者企业往往会面临着是否要妥协的诱惑或者压迫。坚持原则的企业需要更大的经营智慧,努力和坚持去面对短期的不利和可能出现的危机,甚至把不规范当成机会,推动行业和外部环境的改良,在持续的竞争长跑中不断壮大自己、走向长久。
第二种情况:使命远大,价值观模糊,行为底线低或者没有底线。因为对目标的追求太过强烈,个体或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只要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方式方法和行为原则变得不再重要,价值观也变得模糊,以结果论英雄而不论过程中行为的好坏与对错。这样的企业往往能抓住阶段性的机会而迅速扩充规模,但从长远来讲,风险在于其道德底线所带来的制度风险,以及无法对有价值原则的人才形成真正吸引。
第三种情况:没有使命感或者比较低,价值观清晰明确。没有使命感或目标追求比较低的情况,个体或企业的努力往往局限于满足自身生存和生活改善的需要,而价值观的清晰明确又意味着对社会公民的规则的遵守。因此,这样的个体或企业对社会没有什么危害,但贡献也不大。事实上,这样的公司更多地停留在做生意的层面,而不是在做企业,对公司长久的延续并不十分在意。同时,因为企业没有高远的使命感,往往缺乏影响和感召他人的强大力量。
第四种情况:没有使命感或者目标追求比较低,价值观模糊,行为底线低或者没有底线。个体或者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不顾方式方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属于机会和资源的投机客,很容易做出损害他人或者社会的行为。这样的个体或者企业是社会性规则最需要去约束的群体。
总的来说,使命和价值观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和成就。使命追求越崇高,这种一致性就越显著。追求崇高使命和坚守价值观之间要想保持一致,需要天赋能力的支撑,以及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作为保障,才能应对任何阶段因为环境复杂和不确定所带来的挑战。当使命和价值观始终保持一致,企业的追求和行为符合天道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庇护和机缘,天赋能力在努力中不断得到释放和升华,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支撑企业走向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