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的是:在其他影响某商品供给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应于每一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所愿意生产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是因为某商品的价格越高,有能力生产或者有意愿生产和出售该商品的厂商通常就会越多。例如,较高的价格会使得现有的厂商通过雇佣额外的工人或通过让现有的工人加班工作(当然,厂商的成本相应也提高了)从而在短期内扩大生产;而在长期,厂商则可以通过扩大工厂的规模达到增产的目的。较高的价格也可能吸引新的厂商进入市场,这些厂商由于没有经验而面临高更的成本,因此,他们在价格较低时进入市场是不经济的。
以上摘自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先生把供给曲线中的供给直接说成是生产,应该说这是非常准确的,价格只是对生产才有信号的引领作用。
但是生产供给曲线真的是向上倾斜的吗?
平狄克先生的解释分为短期与长期。我们也按短期与长期进行分析。
在短期,一般认为生产能力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最大生产量是一定的,价格再高,生产量也无法突破这个生产能力的瓶颈,所以说价格越高生产得越多这是错误的。目前,我国的猪肉生产量的实际,就是对平狄克说法的证伪。目前,猪肉价格可以说是非常高,屡创历史新高,但是生产量非但没有增加(遑论增加到最多),反而减少。这原因而简单,就是受到了生产能力的制约。前些年受环保风暴的影响,生猪生产能力陆续下降,导致生猪生产量陆续减少。短期内,生猪生产能力是无法迅速恢复的。
在长期,固然生产能力会增加,但是生产能力增加后面对的市场条件已经变化了,价格已经不是原来的高价格了,可能是比原来低很多的价格了。此时说更多的产量是对应原来的高价格已经没有意义了。非常可能,未来一定时间的生猪生产能力会恢复到最大,生产量会达到一个较多的水平,但那个时候市场价格一定是一个很低的价格。多的生产量,只能与低价格共存,是不会与高价格共存的。
价格与生产量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高增加生产量,价格低减少生产量。
这就是生产量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高增加生产量首先要增加生产能力,只有生产能力的条件达到了,才有可能增加生产量,在生产能力的条件没有达到之前,生产量是不可能增加的。生产能力达到条件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生产量会随着时间延续陆续增加,不会一蹴而就。
价格低减少生产量,由于价格低时生产能力大生产量很多,减少生产量也不一定是一下子减到最少,有不同的减少生产量的情况。绝不只是供给曲线那样最低价格一下子减少到最低产量。
总而言之,供给曲线在描述价格与生产量的关系时,是错误的,与事实是严重不相符的。
事实上,某一时期的生产量,早已与原始决策时的价格脱离了关系,不知以后又与多少价格发生了关系又脱离了关系。某一时期的生产量其实是多因素的结果变量,但这个结果是一定的——虽然难以预测,但可以统计确定。
平狄克说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生产量的关系,这是对的。
平狄克说供给曲线表示为生产量与价格的正相关关系,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