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840 1
2019-10-12
组织诊断:动态中的和谐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企业的核心要素之间出现不平衡是常态,它们之间的动态互动也是常态。要素之间基于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出现变化上的先后,剧烈的不平衡会导致对企业总体发展的制衡。企业需要在变化的环境中,通过时间维度上业务和组织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空间维度上核心要素之间系统体系的搭建,实现企业核心要素之间的动态和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沉淀。
面对企业组织的问题,管理者尤其是企业家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也由此引发了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局面。一类管理者对问题非常敏感,有很强的忧患意识,看到问题便陷入其中式地去解决,结果却很容易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心情也变得沉重。另外一类管理者则有强大的忽略能力。尤其是处于快速增长中的企业,“一美遮百丑”,发展是硬道理,只要企业在增长,似乎一切都不是问题,或者大家也不会意识到问题有多么严重,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往盈利好的企业管理基础会更加薄弱、跑旨滴漏会更加严重的关键原因。
前一类企业倾向于选择“用空间换时间”的方式。背后的假设是,如果我们能够妥善解决当前的问题,始终保持业务和管理上的健康与良性,维持每个时点要素之间的平衡正是练内功的过程,形成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柔性的核心能力的形成,能够帮助全业在时间上藏过竞争对手,并且有能力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与机遇。
后一类企业则倾向于选择‘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背后的假设是:增长是一切的基础,只要保持快速增长,拉大企业的组织规模,新的力最不断加入所带来的可能性,一定能够解决当前看似无解的问题。把一个核心要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用增量解决存量问题,组织管理的改善会在发展的拉动中自发地实现,或者趋于实现。
那么,到底这两种假设熟对熟错?实际上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风险。对于快速变化中的企业,问题总是难免的,是应该重视还是忽略,关键取决于我们对问题是否能够建立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认识。理清楚问题之间的脉络,让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处于企业管理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既要避免举轻若重、在细节或局部中迷失而因小失大,又要避免逻辑上自圈其说的自我麻痹和对问题视而不见,那么问题便不再是问题,反而,一个问题的出现,有时候会给另外一个更为关键问题的解决创造绝佳的时机。
通常而言,人不会去做自己明明认为是错的事情。因此,所有的选择和行为往往都有当事人认为的、合理化的理由。这便是人人都有的“解决自我认知失调”的能力。与此同时,复杂的事情往往没有简单的对和错,支持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都很容易找到。因此,作为管理者而言,超越自身思维和行为惯性的影响,避免自我认知失调能力的蒙蔽,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省应该作为管理者的基础能力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10-13 00:51:32
棒棒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