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38 0
2010-03-16
2010年的中国经济可谓“内忧外患”并存。在国内,经济泡沫破裂的危险越来越大,在国外,主要贸易伙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府和民间都明确意识到,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拉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能对内有效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对外降低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使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普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相辅相成之势,有效化解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造成的泡沫风险,降低海外市场不确定因素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中国已经提了十几年,但迄今依然收效不大。中国央行的最新调查显示,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内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持续明显回落,储蓄和投资意愿则不断加强。在企业层面,低水平无序竞争的局面依然严重,整合度很低的中国钢铁业在与世界铁矿石巨头的角力中屡屡自乱阵脚就是明证。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难以收到预期效果,除了这种转变确实难度很大外,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叶公好龙也是重要原因。如果政府不拿出足够勇气消除理念和制度方面一些深层问题的困扰,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难以切实见到成效,而在笔者看来,要解决这些深层问题,首先需要政府敞开心胸切实“对内开放”。比如,中国官方的正式提法是,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如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出现了矛盾,按政府现行的习惯做法肯定是非公经济要给公有制经济让路。

以急需进行的中国钢铁行业整合为例,一方面是生机勃勃但规模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大量民营企业,另一方面是一系列徒有规模但技术和管理都不上水平的国有企业,如果简单地以大并小,中国钢铁行业很可能掀起一股国进民退潮,而且最终结果肯定是整个行业重新回到国企一统天下的沉闷老路上来,无法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如果政府推动那些规模虽小但经营充满活力的民营钢企去兼并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并使之借助这一过程完成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飞跃,无疑又会与政府优先发展公有制企业的固有理念相冲突。其实,这一矛盾正正成为中国众多行业越来越无法回避的难题。民营企业比亚迪无疑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本土汽车生产商之一,如果它在扩大国内市场方面与上汽、一汽等汽车行业的“国家队”发生正面冲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能否对双方公平对待?

如果政府不能以开放的心态一视同仁地对待国内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又怎么能够真正做到扶优抑劣、优化经济结构呢?其实,善待民营企业还只是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比较容易做到的一件事。转变增长方式的最大难点在于实际上谁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成功转变,这方面没有现成答案。印度这些年已初步走上了一条靠计算机程序员、工程师及经理人推动经济增长的成功道路,而中国靠廉价劳工推动低端出口行业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增长道路却日益举步维艰。印度能走上这条发展道路,除了其英语优势外,国内思想领域的开放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要成功走出自己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路,虽然未必要以印为师,但尽可能向国内民众开放言论和思想的空间却是必不可少的。印度人曾戏称,他们的增长模式是民间趁官员们睡觉的机会摸索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官员连个盹都不肯打,老百姓又如何放手施展自己的创新精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