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支持教育部的说法吗? |
“教育是一种消费,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
新快报报道,当希望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时候,当全社会都被白芳礼感动的时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答复两会代表和媒体时对国人说:穷人,你没钱就不要接受高等教育,因为你消费不起。”本周,网络上最热闹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针对两会代表们反映“上学贵”问题的答复而引起的争论。
王旭明的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话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讲出来,“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网友甚至发出帖子----—《强烈建议教育部向全国人民道歉!》。
“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
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根据两会期间代表们反映的“上学贵”的问题回复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 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网友总结称:此话有四条主要信息:1.好大学属于富人,老百姓别问津;2.大学教育是高消费,腰包没钱别进来;3.老百姓不懂教育,整天瞎嚷嚷;4.人民的观念有问题,需要转变。
哈佛大学对贫穷学生是免费的
王旭明的这一言论旋即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弹,北大清华只能让富人阶层消费成了网友们抨击的热点之一。
网友南海表示,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确实有限,但它们毕竟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它们的“贵”不应该是体现在钱上面,而应该体现在它们所面向的是全中国最优秀的考生这一点上。因为优质,所以哪怕再有钱,达不到最优秀的标准也别想进来。反过来讲,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即使是身无分文,名牌大学的校门对他们也永远应该是敞开的。这才是教育部发言人应该说的话。
还有网友指出:美国的“优质资源”哈佛大学,学生在注册时都要带上上一年父母的纳税表,全家收入在四万美元以下是免费的!即使不免费的学校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向政府申请助学金,而在校期间是不需付利息的。而朝鲜、古巴等国家教育也是全程免费的。“改革开放富起来了,怎么教育却穷了呢?”
同时有网友质疑,要是按照王旭明的说法,北大、清华这样的优质高校一张录取通知书就可以进行拍卖了,谁出价高就给谁,“平民百姓没那个经济实力就别进北大、清华?”
高校是利用垄断赚钱的公司?
此次王旭明把教育比作是“逛商场买衣服”的说法明显与前段时间一直强调“坚决反对*”的言论自相矛盾。
网友“今夜无月光”表示:“说出教育是种消费这样的话来,不能看作是无知的推搪,而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和为乱收费保驾护航。”同时质疑:“教育消费凭什么变态地成为了一种高消费?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不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学府,而是一座利用其垄断性而进行商业运作的公司?”
有网友表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说的话、作的比喻,本身就荒谬得很,简直是扯淡。一定要让教育部收回这句话,并道歉!
王旭明:(上学)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网友评论
lsm37:这就是中国教育部发言人对中国人说的话?这就是政府对国人做的答复?强烈要求教育部道歉。
用户天天:教育不是产业,它是事关民族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不是老百姓的“消费”,它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教育不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它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权。
教育部发言人的话是十分危险的。它的危险不在于有人说了什么,而在于目前这种无异于民族自残的、荒唐的教育不公正在或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策行为。
白朗:穷人永远都没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永远没机会改变自己的贫穷的命运?媚富到如此卑贱的程度,恶俗到如此高层的官员,让人震惊错愕。
和谐:把上学比作去商场买衣服太荒唐!难道商场里的衣服的成本里有国家投入吗?当然没有!那就要掏合乎其价值的价钱,而好的教育资源则不同,她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家投资,把全部的教育成本转嫁给学生(其实是家长)是决不合理的!
出尔反尔:教育部不是说自己反对“*”的提法吗?这“教育消费论”又从何谈起?有钱的就买1万元的衣服,没钱的就买100元的衣服。政府官员以人民利益为上,为什么说出话来与干买卖的一样口气?来源: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6-03-14/83866.html
没钱就别接受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部激怒网友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4 9:55:51编辑过]
以下资料来自“多彩博客”,作者:张殊。
从世界来看,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致是有个谱的,比如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一般在20%左右;在发达国家,公立大学收费的水平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美国的国民人均收入是3万多美元,每人每年5000美元的大学学费仅占年人均收入的1/6。即使是私立大学的收费也只是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英国的国民人均年收入是1.5万英镑(2000年的数据),英国的大学学费现在是平均每人每年1125英镑,按1500英镑计算,英国的大学学费是英国人均收入1.5万英镑的1/10。即使是按照“新法案”到2006年大学学费达到每人每年3000英镑,大学学费也只是占人均收入的1/5(假设英国的人均收入仍为1.5万英镑)。按此比重计算,中国现在人均年收入是8000元人民币,大学生每年所要交纳的学费应该是在2000人民币以下。而中国一年少则五千,多则上万的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0%以上,占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50-300%。这还不包括杂七杂八的乱收费。
德国大学约98%为公立学校,由联邦政府拨款办学,一律免学费,包括外籍学生。在北欧,尽管很多大学的免费教育原则现在受到很大冲击,但在相对富裕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如瑞典、芬兰和丹麦,免费教育还没有受到影响。在瑞典,社会民×黨政府依靠高税收政策带来的巨额财政收入继续维持着免费教育等社会福利。
在社會主義国家的古巴与朝鲜,学费也是很低的,有的甚至是免费的。在伊拉克,由于10年制裁,政府没钱、学校没钱、老师没钱,30多年的免费教育体制于2000年9月被取消。而在10年前,每学期区区几个、几十个美元的教育费用对于伊拉克普通居民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上大学的费用也是很低的,如最著名的尼赫鲁大学,每学期只需交108卢比学费和260卢比的住宿费(两项合计只相当于人民币70元左右)。这些,都是中国高校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高等教育是需要巨大经费来支撑的事业。除了北欧福利国家基本上都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外,绝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都存在着经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的资助,学生也要缴纳一定费用。但既然把高等教育定位为应尽可能让每个公民都分享的公益事业,在收费上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公民的普遍经济承受力,而不是如何从学生身上收回培养成本,更不是如何借收费赢利。在意大利,大学新生一年要缴纳的学费将近30万里拉,其中一部分在注册时交付,另一部分在每年三月底以前付清。这近30万里拉的学费,家境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全部或部分免交。而近30万里拉的学费仅占贫寒标准的5.5%-10.2%,占意大利人均年收入比例就更低了,所以普遍都可以承受。
世界独立组织“教育政策研究所”5月8日公布“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比较了16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开支,结果显示日本的开支最贵,学生平均一年的教育支出为8930英镑(其中包含五六千美元的学费)。芬兰的学费最为便宜,年均教育支出只是2.68万港元。欧洲国家平均的教育开支在4.29万和5.9万港元之间。从绝对数字上看,日本的学费的确是世界最高的(按1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2.34元的汇率计算,一年费用为每人11万元)。但是,比较绝对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要综合考虑国民收入与相对购买力。旅美学者薛涌指出:以人均GDP算,中国仅在1000美元上下,美国则为3.6万美元,日本也超过3.1万美元,分别是我们的36和31倍。那么从支付比例看,日本的11万元仅相当于我国居民支付3550元!同时还应该看到,从人均数万美元收入里支付11万元人民币跟从人均不到一千美元里支付3550元,是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绰绰有余,后者可能连养命钱都不保。而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包含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支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有的仅学费每年就超过1万元。更何况我们现在9亿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远不到3
000元。这就是说,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生支出是世界最高日本的3倍以上,英、美国家的5―11倍!颇有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步天下”的气魄。收费的“大跃进”使教育成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的收费算得上是“敢为天下先了”:世界第一!大学学费飞涨的速度不仅离了中国国情的谱,而且还离了世界各国的谱。何止是与世界接轨,简直是“超高速”了!
那是因为他们站在有钱人的位置,所以就说教育只是有钱人的消费。就是胡说八道,不顾穷人的感受,一边在说要解决三农问题,一边又在这样做,就是不给穷人面子,这种政策他们也敢提,就不怕蚊总理下不来台啊??
低收入家庭学子 史大免学费
争取资优生新计画 年所得4万5000元即合格
史丹福大学负责大学招生与财务资助的院长理查·萧(Richard Shaw)说:「在我国的顶尖大学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太低。许多家庭可能被昂贵的学费吓倒,所以我们想更有力地实施新计画,以鼓励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申请史丹福大学。」
下学年史丹福的大学生学费为3万3000元,加上书籍、住宿等费用,大学生每年的费用约为4万7000元。
史丹福已为学生提供许多资助。今年来自年收入不到4万5000元家庭的学生平均缴纳的学费为2650元。新计画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估计大约有1100名现有学生和新生可得到资助,该大学第一年将为此开支300万元。
哈佛与普林斯顿大学亦有类似的学生资助计画。
美国大学的费用急遽增长。根据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最新调查,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杂费从2004-2005学年的2万45元,提高到2005-2006学年的2万1235元,增长6%;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学杂费从5126元提高到5491元,至少增长7%。
转帖
请原文作者和各位原谅,为了避免这篇不错的帖子能在这里多活一会儿,我武断地删除了一部分原文。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在美国卖一百美元的话,中国方面只能拿到顶多5美元,而进到打工仔的手里的就更微乎其微了。我们的教育政策就是要给全世界源源不断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全国人民为外国人打工,然后老板还说;你们的贸易顺差太大!
占GDP2%全世界倒数的教育预算!
。。。“教育的最大成就在农村”
面对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面对那些没有一个愿意选择将来当老师的优秀学生们,面对2005韩国教育经费投入占政府收入的20%而我国仍在2%上下徘徊的报道,面对这一切的一切,不禁想起了当年朱总理的豪言壮语----到2003年我国教育投入要争取达到GDP的6%,不禁想起了他执政时期搞的教育产业化!!!呜呼!我们的人民大众!!!我们的父老乡亲们!!!
(转贴)来源:[ 中国青年报 ] -----“教育的最大成就在农村”
针对有代表提出“连年扩招,高等教育水平下降”的说法,参与湖南代表团讨论的教育部部长周济昨天表示,扩招没有导致高等教育质量滑坡。
周济说,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质量也是有基本保证的”,对我国的人才培养起着奠基的作用。
他强调:“短短几年,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是了不起的成就。除了教育投入之外,我们以前制定的目标都达到了。”
针对疑问,周济回应说:“如果高校不扩招,老百姓是不是对教育就更满意?”他表示,今后,“只要需要,高等教育还会继续规模发展”。
对于近期舆论普遍关心的“教育公平”问题,周济告诉本报记者:“公平是相对的。几千年来,我国农村教育都是由农民办,现在改为政府办了,这就是最大的公平。我们扫除了几亿文盲,教育的最大成就在农村。”
编者按:
。。。你为什么不横向对比呢?!看看东亚的别国就可以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呀!现在全世界哪个国家教育不是政府办的!而且人家实行的是真正体现公平的义务教育!我国的教育经费只占GDP的2%,列全世界倒数,有那么多农村的孩子上不起学,还有脸说什么"教育的最大成就在农村,这是最大的公平"!无耻之徒~~
【转贴】 教育才是当代中国真正的第一国耻!
教育才是当代中国真正的第一国耻!
我不知道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马燕日记“,我是在2003下半年在网上知道的。马燕其实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作为中国人,我有种羞愧感,我为这个政府而感到羞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眼前是一片繁荣,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适龄儿童没有学校可上?!以今天的中国国力难道不能使中国的每个孩子有学可上?!难道盖不起小学,使每个孩子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吗?!
下面这则消息可能你不信,开始时,我都无法相信,觉得怎么可能?!但这是事实,由不得你不信!??2003年9月9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什么是国耻?这便是不折不扣的国耻!!哪一国稍有责任心的政府会这样办教育?!哪一国公民竟连自己的教育经费都不清楚?!抓我坐牢我也要说??九年义务教育成了人所共知的谎言,这不是政府失职,而是渎职!。。。,如果把教育和政绩联系起来,哪里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就撤他的县长、撤他的市长甚至省长之职,我敢说没有不能实现的!
李昌平的话便可最好的证明上面的数据,在一次访谈中,他说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况有的比二十多年前还不如!他自己是70年代后期上的中学,当时贫下中农管学校,收费很低,一年只收两块钱,虽然农民很穷,还能供孩子念书。当时老师的责任心强,和学生的关系也比现在好。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一年500元,上初中1000元,上高中好几千,农民收入那么低,已经上不起学了!
不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政策也大有问题。大陆教育经费本来不多,但政府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政府搞了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以后,广大贫困农民,中下层人民的孩子相当于被卡在教育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从1994年,中国的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贫困生群体。我这里有两级组据,一个是新华社2001年1月8日发布的对北京14所高校的调查,那上面公布说,贫困生占14所高校的25%。但是北京青年报差不多同时发布的一个调查,说高达30%多。这是中央一级的院校。贫困生农村来的孩子应该少一些。大城市的生源多一些。那么在底下的院校多一些。中国的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有人根据对比,说中国今天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相当于民国30年的贵族学校,但即使在国民党时代、北洋军阀时代师范院校都是不收费的。那时候很多贫困人家的子弟想要读书都只能读师范院校,就是因为师范院校不收费。但是现在师范院校也收费了。何清涟曾到湖南的常德师范大学讲课,说到收费问题,学生他们就哭起来了。最后她调查了一下,他们哪儿一年收费是3千8,很多常德那个地方的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一千二百块钱。所以要拿出三千八来供一个孩子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她问他们的校长,怎么对待这些学生,他说:“我们采取了一个优惠政策,可以允许他们读一年以后,休学然后去做工,然后再来读。“何清涟说,我国现在是劳动力严重过剩,连政府下岗的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又怎么能够找到工作呢?所以这个优惠政策等于没有。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历史,他们认为日本人在二战后用掠夺来的财富大办教育,然后走向经济腾飞的,其实这是可笑的无知。事实相反,二战给亚洲带来了破坏同样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破坏,日本直到1962年生活水平仍不及中国大陆水平(原先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都不愿意回日本就因为此),他们那一代孩子有的人是光着脚丫上学的,现在日本的老一代老是喜欢用那时的&#xx92;苦求学来告诫孩子们勤学进取。其实,正是日本政府这种光着脚丫的孩子也有学可上的努力,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才有了人才基础。从70年代开始,这批光脚丫上学的孩子使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至今跃居世界第二!比起来,难道如今中国人的办学环境会比不上二战后的日本?!但是在大陆,即使农村孩子想光着脚丫上学,政府也没有提供免费的学校和课本。
台湾在要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投入了教育,而大陆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无知者以为台湾今日在科技上成就源自美国的帮助和昔日从大陆运去的黄金,其实那些都是次因,主因还是教育。中华民族要想复兴,不是说收复了台湾便可以复兴了,除了那些丧失理性的民族主义者会相信这种谎言外,理性者都清楚一点?任何国家要强盛靠的只能是教育!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
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有些人说了,咱们中国穷,没有钱办教育。那是唬弄不了解真相的老百姓的。
诸位知否,建国50周年时,据说一次国庆就花了上千亿!“国庆盛典、世界第一“,已逝的李慎之先生说:“希特勒死了,斯大林死了,世界上追求这种壮观的场面的国家应该是不多了。以我之陋,猜想也许只有金正日领导下的朝鲜才有这样的劲头“。但这上千亿除了让中国人自我膨胀,让外人窃笑外,再也没有什么了;一个神五又是上千亿!我是为神五上天而骄傲,但我更为中国的教育而耻辱;1999年,350万辆公车吞掉了3000个亿(现在肯定进步了),有当官的轿车,没有孩子的学校,这便是中国现状;我国每年被贪污掉的资金保守估计也在2万5千亿人民币左右!看来中国的确是进步了!
我们老说什么科教兴国,高喊重视教育,但人民不听你说的,只看你做的!这就像有些男人在老婆面前说有多爱她,却在外面找小姐一样,你能说这样的混蛋爱他老婆?!
*青们,不要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反日反美了,拿出力气来为教育呐喊吧!??这才是爱国的正事儿!
强烈要求政府将教育经费达到GDP的6%!!并在2008年前达到8%,因为中国有三亿儿童需要义务教育!让我们呐喊,让我们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为了中国的明天!
爷爷哭了 这个学期应付过去了,下个学期呢?
是不是抱怨读书很痛苦.....有些人就是多想要这种痛苦....我们和他们比比....
1994年4月 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 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
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天星村是一个条件极差的民办教学点, 孩子每天要走10多里的山路才能来上学
编者按:
中国人真正关心的是什么?除了跟别人狂吼反日、就是反台独。其次就是明星的杂事!反日抗日抵日,有部分人甚至不知道918是哪年?77事变是哪年?南京大屠杀是哪年?我问过一些反台独的积极分子,有一天台湾真独立了,你会不会去前线,回答愿意的不到10%。今天无意中注意到:文清的那个贴子竟然是回复最多的帖子。有100多人回复,而其他回复超过50的都很少。我的贴子回复就更少了!
我挺悲哀。因为大家真正关心热中的是什么?
如果中国执政者真的能放弃那无谓的数字增长,把一部分税款拿出来真正投入到教育中。把高薪养廉的资金投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的素质,就能减少甚至不会有禽兽教师和让学生**的野蛮教师、殴打学生的流氓教师了。
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体制,真正实行9年义务教育,多建一些大学。免收中小学的一切费用,其实这用不了多少钱。少发射个火箭,少给公务员加点薪,少盖几个歌剧院大楼,高官少出国学习几次而已。为什么就不能实施呢?。。。我们的人民是最善良的人民!我们仍旧有很多人捐钱助学,可又有多少钱真正用在教育上了?
投资教育不会是中国经济发展减缓。就算中国发展减缓几年,十几年后中国的整体素质就会比现在高出几十上百倍!全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素质修养也会提升,那时中国的文化风气、科技水平、人文素质会比现在高多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说我们文化低,大学生少,素质差了!
我们不是作给别人看,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对中国的未来后代负责!
。。。
看了这篇文章,我很无奈,希望你们可以转贴出去!我为我们的国家只有做这么多了!!!!
起初是在凤凰网上看到的 那时还不敢怎么相信 因为我们的网站大多没有说到这件事
其实最想说的就是 把教育比作买衣服 这样的比喻真的让人感到汗颜 没钱就别想上好大学 现在的教育还存在公平吗 想想大家都恨的日本 把剥削中国的银子大多投资在教育上 还鼓励让小孩上学的话 就给钱 让后代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也为战后日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最重视的教育到了领导人的口里怎么就成了买衣服 这是个人的事吗 这样的话除了惊讶、愤怒,也让人感到羞愧
供儿上大学 三轮车夫累死街头
从清晨到摸黑 一车拉四个人也不计较…
本周三(15日)因生意好,吴存仁想多赚一点再回家,中途因疲累停在路边休息一下,然而自此再也没有起来,只有口袋里一天所挣的百元零钱,伴他走过生命中最后一程。
据《重庆晨报》报导,璧山城区出租车前天因故歇业,人力三轮车生意特别好,乘客一趟接一趟,车夫能比平日多挣好几十块钱。
当天傍晚7时多,一辆编号88号的人力三轮车,靠著一根水泥电杆,停在新生街136号的垃圾站旁。黝黑结实的55岁车夫吴存仁擦了一把汗,没再把车骑走,他滑下车座,挪到后座位上坐了下来。旁边几个店铺的人谁也没在意。
直到翌日凌晨5点半,清洁工吴正荣出来扫街,发现老吴还在车里「大睡」,感觉有些不对劲,一看,老吴已经死了,身体都变硬了。裤袋里揣著厚厚一叠零钞,约有100多元,这全是前一天拉三轮车赚的。璧城派出所民警赶到,勘察现场后初步排除他杀的可能。
据了解,老吴儿子去年考上武汉一所大学,学费成了家里最大的负担。二年前,老吴开始起早贪黑拉人力三轮车,除去每月缴1000元租车费,也还能挣些苦力钱贴家用,但因儿子读书花费不菲,家里至今还欠债1万元。
因儿子上大学需钱,老吴比一般三轮车夫更好说话,生意不好时,四个人挤一辆车老吴也愿拉。一名三轮车夫说,老吴平时拉车很卖力,只要有生意,不管对方怎样讨价还价,他一般都不推掉。「老吴去世那天,出租车歇业,从下午开始生意就特别好,老吴没歇过气。」估计是劳累过度致死。
干部公费出国年花3000亿
党校刊文批判:「限制一把手权力」是当务之急
【本报综合报导】最近一期中共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刊登文章,建议政府内部管理改革的四个方向,首先被点名的就是公务车改革。文中提到,单以2004年数据,全大陆一年用在公务车消费以及公款吃喝就在六千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20%。
文章指出的另外三个改革方向是:公费出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以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到政府决策过程中,如何「限制一把手的权力」是当务之急;因为一把手(部门单位负责人)在用人、决策及政府预算上权力过大,是解决公共问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应认真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管理体制」,切实作到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文章说,公务车改革已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及共识。资料显示,2004年全大陆至少有四百万辆公务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约占全国财政收入13%以上。文章批评,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民众基本愿望和建立廉价政府的改革诉求不符。
近年来借培训为名,公费出国几成为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普遍现象,有些地区甚至把出国培训搞到乡镇一级。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监」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三千亿元,之后是有增无减。
文章报导,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从根本上遏制官员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在制度上较易操作,社会影响较大。除以先进国家制度为例,还提到近来地方上极普遍的弊端,即官员参股小煤窑现象,有的参股金额高达几百万元,若严格执行申报制度,就可避免此现象大规模发生。
另据资料显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一万亿元以上,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专案拖欠工程款达七百亿元。
因此,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应引入外部机制,规范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使政府决策在阳光下进行。
干部公费出国年花3000亿
党校刊文批判:「限制一把手权力」是当务之急
【本报综合报导】最近一期中共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刊登文章,建议政府内部管理改革的四个方向,首先被点名的就是公务车改革。文中提到,单以2004年数据,全大陆一年用在公务车消费以及公款吃喝就在六千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20%。
文章指出的另外三个改革方向是:公费出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以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到政府决策过程中,如何「限制一把手的权力」是当务之急;因为一把手(部门单位负责人)在用人、决策及政府预算上权力过大,是解决公共问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应认真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管理体制」,切实作到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文章说,公务车改革已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及共识。资料显示,2004年全大陆至少有四百万辆公务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约占全国财政收入13%以上。文章批评,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民众基本愿望和建立廉价政府的改革诉求不符。
近年来借培训为名,公费出国几成为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普遍现象,有些地区甚至把出国培训搞到乡镇一级。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监」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三千亿元,之后是有增无减。
文章报导,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从根本上遏制官员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在制度上较易操作,社会影响较大。除以先进国家制度为例,还提到近来地方上极普遍的弊端,即官员参股小煤窑现象,有的参股金额高达几百万元,若严格执行申报制度,就可避免此现象大规模发生。
另据资料显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一万亿元以上,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专案拖欠工程款达七百亿元。
因此,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应引入外部机制,规范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使政府决策在阳光下进行。
每年的国家助学贷款还不到70亿,与国家的行政花费实在相差太大,教育部都不知道在那里忙些什么!!!!!
不知道发言人是咋想的?按照他的思路 大学不知道要办成啥样子
发言人 请接题 你有没有上过大学
你究竟是咋样做到这个位置的
你的良心在那里 不用说西部就是东部的农村你得要深入基层看看 挣开你的小眼 到农村去寻找你的良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3 12:13:53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