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872 48
2006-03-14


没钱就别接受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部激怒网友

你支持教育部的说法吗?

“教育是一种消费,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

新快报报道,当希望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时候,当全社会都被白芳礼感动的时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答复两会代表和媒体时对国人说:穷人,你没钱就不要接受高等教育,因为你消费不起。”本周,网络上最热闹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针对两会代表们反映“上学贵”问题的答复而引起的争论。

王旭明的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话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讲出来,“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网友甚至发出帖子----—《强烈建议教育部向全国人民道歉!》。

“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

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根据两会期间代表们反映的“上学贵”的问题回复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 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网友总结称:此话有四条主要信息:1.好大学属于富人,老百姓别问津;2.大学教育是高消费,腰包没钱别进来;3.老百姓不懂教育,整天瞎嚷嚷;4.人民的观念有问题,需要转变。

哈佛大学对贫穷学生是免费的

王旭明的这一言论旋即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弹,北大清华只能让富人阶层消费成了网友们抨击的热点之一。

网友南海表示,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确实有限,但它们毕竟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它们的“贵”不应该是体现在钱上面,而应该体现在它们所面向的是全中国最优秀的考生这一点上。因为优质,所以哪怕再有钱,达不到最优秀的标准也别想进来。反过来讲,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即使是身无分文,名牌大学的校门对他们也永远应该是敞开的。这才是教育部发言人应该说的话。

还有网友指出:美国的“优质资源”哈佛大学,学生在注册时都要带上上一年父母的纳税表,全家收入在四万美元以下是免费的!即使不免费的学校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向政府申请助学金,而在校期间是不需付利息的。而朝鲜、古巴等国家教育也是全程免费的。“改革开放富起来了,怎么教育却穷了呢?”

同时有网友质疑,要是按照王旭明的说法,北大、清华这样的优质高校一张录取通知书就可以进行拍卖了,谁出价高就给谁,“平民百姓没那个经济实力就别进北大、清华?”

高校是利用垄断赚钱的公司?

此次王旭明把教育比作是“逛商场买衣服”的说法明显与前段时间一直强调“坚决反对*”的言论自相矛盾。

网友“今夜无月光”表示:“说出教育是种消费这样的话来,不能看作是无知的推搪,而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和为乱收费保驾护航。”同时质疑:“教育消费凭什么变态地成为了一种高消费?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不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学府,而是一座利用其垄断性而进行商业运作的公司?”

有网友表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说的话、作的比喻,本身就荒谬得很,简直是扯淡。一定要让教育部收回这句话,并道歉!

王旭明:(上学)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网友评论

lsm37:这就是中国教育部发言人对中国人说的话?这就是政府对国人做的答复?强烈要求教育部道歉。

用户天天:教育不是产业,它是事关民族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不是老百姓的“消费”,它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教育不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它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权。

教育部发言人的话是十分危险的。它的危险不在于有人说了什么,而在于目前这种无异于民族自残的、荒唐的教育不公正在或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策行为。

白朗:穷人永远都没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永远没机会改变自己的贫穷的命运?媚富到如此卑贱的程度,恶俗到如此高层的官员,让人震惊错愕。

和谐:把上学比作去商场买衣服太荒唐!难道商场里的衣服的成本里有国家投入吗?当然没有!那就要掏合乎其价值的价钱,而好的教育资源则不同,她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家投资,把全部的教育成本转嫁给学生(其实是家长)是决不合理的!

出尔反尔:教育部不是说自己反对“*”的提法吗?这“教育消费论”又从何谈起?有钱的就买1万元的衣服,没钱的就买100元的衣服。政府官员以人民利益为上,为什么说出话来与干买卖的一样口气?来源: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6-03-14/83866.html


没钱就别接受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部激怒网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4 9:55:51编辑过]

单选投票, 共有 60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2834 天3 小时50 分钟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14 15:46:00
一群流氓!!!!!混蛋!!!!王八蛋!!!!!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相当初他们接受教育时应该也是没有钱吧,怎么好啦伤疤忘了痛ne 无耻!!!!!!1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4 16:54:00

[转帖]

以下资料来自“多彩博客”,作者:张殊。

  从世界来看,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致是有个谱的,比如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一般在20%左右;在发达国家,公立大学收费的水平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美国的国民人均收入是3万多美元,每人每年5000美元的大学学费仅占年人均收入的1/6。即使是私立大学的收费也只是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英国的国民人均年收入是1.5万英镑(2000年的数据),英国的大学学费现在是平均每人每年1125英镑,按1500英镑计算,英国的大学学费是英国人均收入1.5万英镑的1/10。即使是按照“新法案”到2006年大学学费达到每人每年3000英镑,大学学费也只是占人均收入的1/5(假设英国的人均收入仍为1.5万英镑)。按此比重计算,中国现在人均年收入是8000元人民币,大学生每年所要交纳的学费应该是在2000人民币以下。而中国一年少则五千,多则上万的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0%以上,占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50-300%。这还不包括杂七杂八的乱收费。
    
    德国大学约98%为公立学校,由联邦政府拨款办学,一律免学费,包括外籍学生。在北欧,尽管很多大学的免费教育原则现在受到很大冲击,但在相对富裕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如瑞典、芬兰和丹麦,免费教育还没有受到影响。在瑞典,社会民×黨政府依靠高税收政策带来的巨额财政收入继续维持着免费教育等社会福利。
    
    在社會主義国家的古巴与朝鲜,学费也是很低的,有的甚至是免费的。在伊拉克,由于10年制裁,政府没钱、学校没钱、老师没钱,30多年的免费教育体制于2000年9月被取消。而在10年前,每学期区区几个、几十个美元的教育费用对于伊拉克普通居民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上大学的费用也是很低的,如最著名的尼赫鲁大学,每学期只需交108卢比学费和260卢比的住宿费(两项合计只相当于人民币70元左右)。这些,都是中国高校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高等教育是需要巨大经费来支撑的事业。除了北欧福利国家基本上都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外,绝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都存在着经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的资助,学生也要缴纳一定费用。但既然把高等教育定位为应尽可能让每个公民都分享的公益事业,在收费上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公民的普遍经济承受力,而不是如何从学生身上收回培养成本,更不是如何借收费赢利。在意大利,大学新生一年要缴纳的学费将近30万里拉,其中一部分在注册时交付,另一部分在每年三月底以前付清。这近30万里拉的学费,家境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全部或部分免交。而近30万里拉的学费仅占贫寒标准的5.5%-10.2%,占意大利人均年收入比例就更低了,所以普遍都可以承受。
    
    世界独立组织“教育政策研究所”5月8日公布“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比较了16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开支,结果显示日本的开支最贵,学生平均一年的教育支出为8930英镑(其中包含五六千美元的学费)。芬兰的学费最为便宜,年均教育支出只是2.68万港元。欧洲国家平均的教育开支在4.29万和5.9万港元之间。从绝对数字上看,日本的学费的确是世界最高的(按1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2.34元的汇率计算,一年费用为每人11万元)。但是,比较绝对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要综合考虑国民收入与相对购买力。旅美学者薛涌指出:以人均GDP算,中国仅在1000美元上下,美国则为3.6万美元,日本也超过3.1万美元,分别是我们的36和31倍。那么从支付比例看,日本的11万元仅相当于我国居民支付3550元!同时还应该看到,从人均数万美元收入里支付11万元人民币跟从人均不到一千美元里支付3550元,是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绰绰有余,后者可能连养命钱都不保。而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包含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支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有的仅学费每年就超过1万元。更何况我们现在9亿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远不到3
    000元。这就是说,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生支出是世界最高日本的3倍以上,英、美国家的5―11倍!颇有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步天下”的气魄。收费的“大跃进”使教育成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的收费算得上是“敢为天下先了”:世界第一!大学学费飞涨的速度不仅离了中国国情的谱,而且还离了世界各国的谱。何止是与世界接轨,简直是“超高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4 17:03:00

[原创]

富人可能上不起,穷人反而都上得起的学校!
        
        人们说到哈佛大学,难免要提及哈佛大学学费的昂贵。其实,说哈佛大学学费贵,那是"吓唬"有钱人的。美国著名的私立学校都设有贫寒奖学金( Need Based Scholarship ),一般中产阶级的中下层家庭都能得到非常丰厚的资助。无论是美国学生还是中国学生,被录取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大部分都能拿到全额奖学金。所以说,哈佛大学­是"富人可能上不起,穷人都上得起的学校"。
        
        哈佛大学是私立名校的代名词。人们总认为一般人上不了哈佛大学(这里说的一般人指的是工薪阶层,也就是蓝领阶层和中产阶级的中下层),更付不起哈佛大学的费用。
        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长期的错误观点。
        从国内外新闻媒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震撼性新闻:某学子的成绩特别优秀,个人素质特高,为许多美国著名大学包括哈佛大学所争夺,并且被授予全额奖学金,等等。­言下之意,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只发给特别优秀的学生,而对于同样被哈佛大学录取的、相对不那么突出的学生,哈佛大学并不提供奖学金或者全额的奖学金。
        这两个错误观点的形成,
        一是人们可能对长春藤盟校以及美国奖学金制度不了解;二是奖学金获得者及其家长向媒体介绍奖学金的由来时可能过于含蓄,没有合理地解释美­国名校奖学金的授予原则;
        三是媒体有意无意地推波逐浪。
        
        被名校录取、获得奖学金的优秀学生,既然没有对"慷慨解囊"的美国大学感恩和知恩图报,也没有公告自己所获奖学金是家庭经济的原因而来自校友前辈的善施,那么他­至少有义务去正确引导媒体和社会大众,这是作为具有优秀素质的人所应具有的起码的道德标准。
        
        事实上,每一位拿到哈佛大学等其他名校奖学金的学生都十分清楚地知道,能否获得奖学金,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密切相关,与自己是否比其他的学生更优秀完全­无关!
        
        总体而言,中国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与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准及大学的收费标准相比,属于贫困水平。长春藤盟校给大学本科学生所发的奖学金,实际上与中国传统观念上­的经济困难补助金是完全一样的。这种奖学金,在美国有一个标准的名称,叫作需求奖学金,也就是说,美国大学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来判断,看这个学生的家庭除了必要­的生活开销外,有多大的需求,才能让这个学生上大学。换句话说,如果得不到一定数量的奖学金,这个学生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教育的费用。有人把这种奖学金叫作贫寒­奖学金,实在贴切。这就是哈佛大学等长春藤盟校和很多著名大学在奖学金制度上的"按需分配"原则。有人干脆说,美国的需求奖学金,说得直接点就是"杀富济贫"。
        
        实际上,美国8所长春藤盟校,除了哥伦比亚大学每年只有少量的奖学金是给予特别优秀的学生,而完全不考虑其家庭经济情况之外,都只有需求奖学金——贫寒奖学金。­那种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而发给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叫作荣誉奖学金(
        Merit Scholarship )。
        
        除了长春藤盟校之外,还有许多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在内的许多名校和非名校,都只有贫寒奖学金,没有荣誉奖学金。
        
        这样的事实已经存在几十年了,然而,即使在美国,也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事实。在华人圈子里,孩子还没有上大学或者没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和奖学金通知的时候,­对这个问题稀里糊涂的家庭比比皆是。
        
        其实,在美国,中低收入家庭学生上哈佛或其他私立名校,常常比上很多公立大学的费用还要低。
        
        1999年,我到哈佛大学参加新生入学活动时,听到哈佛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呼吁优秀的学生报考哈佛大学。他幽默地说,我们的奖学金完全是以"需求"为标准的,我们100%满足你们的"需求",当你们看到,有的学生一年只付8美元就上了哈佛大学,你们就知道,哈佛大学是一所人人都上得起的大学。这个8美元的数学也许是校长临时幽默说出来的,但是,每个"穷人"都上得起哈佛倒是事实。
        
        与其他长春藤盟校相比,哈佛大学的需求奖学金一直是最高的。2004年2月,上任不久的哈佛大学新校长进一步宣布,对于来自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家庭的学生,哈佛大学将不要求他们的父母缴纳分文费用,哈佛将为这些学生提供全额助学金,每个学生每年共计42450美元。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哈佛大学每年追加200万美元,成为发放奖学金最慷慨的大学,使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哈佛。
        
        相反的,我接触了一些被一流名校录取的家庭经济情况很好的学生,他们被私立名校录取了,但是没有去,反而上了公立大学。究其原因,却是学费"太贵了,上不起"。
        
        真是奇怪的现象。只听见富人家的孩子说学费太贵了,上不起私立名校,从没有听说穷人家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对哈佛大学和其他名校"哭穷喊贵",富人可能上不起的学校,穷人家的孩子反而都上得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4 17:29:00
教育部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应该尽快向人民道歉并谢罪!否则强烈建议有关负责人和发言人下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4 18:36:00
胡说八道,我没钱,但是我上了大学,还是重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