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584 3
2019-11-27
1.理性批判,我用了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概念。这个批判不是我们现在“扔板砖”式的“批判”,它是一个特别理性的反思,是对 “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进行一个清晰地界定。因为在康德看来,作为一个人、一个思维主体,假如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理性思考的界限,那就会犯巨大的认知错误、犯“理性幻相”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根本不可能的东西”当成可能,你永远不会有“可能性实现”的时候。
2.如果你领悟了事物存在的两个面向—一个是变化的、一个是不变的或恒定的,你就获得了真正真实的认知。这个认知的道理本质上是非常“简单的”。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的”,如几何学的公理一样,明晰无误,不用过度地思考。
3.按照英国社会学家鲍曼的说法,以前消费者是“物的收集者”。消费者下单买的是“东西”,他们买了这个东西想要更长远地“使用这个东西”,想要消费这个东西。而现在,当时间原子化过程诞生的时候,消费者成为了“感觉的收集者”。消费者的目标变了,他们现在消费的是“感觉”,他们自己的“欲望”成为他们所消费的“物”而非“物本身”。
4.从深层次的消费者心理期待来看,如果你不能和“自恋文化”中个体消费者“心理节奏”短暂的迭代时间相吻合,那你就注定会丢失掉之前你已经自以为 “牢牢获得”的并将从此“永远拥有”的消费者。
5.时间观构造世界观。当年毕加索给Gertrude Stein画了一幅肖像,所有的朋友都认为画得太不像了,Stein本人也非常愤怒,说你画得和我本人根本不像。结果,毕加索对一众友人就回了一句,“She will(她将会长成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11-27 21:15:5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1-28 00:30:53
拜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3 10:22:11
用心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