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问题,请大家给与指正。
一、中部崛起的支点,被忽略的南北过渡地带。至今中部崛起被一股中心城市论所覆盖,难道中国发展带动战略,西方规律是唯一的吗?中国的发展带动区别到底在那里?启动中部崛起关键点在那,我的观点:1、资源组合论,那里有最优的资源组合,那里就有崛起的潜力;2、n+0<n论,缺少关键资源因素的组合,是无效的资源组合。
二、 关于中原崛起的关键地带,我认为应因势利导,不一而论为好。譬如安徽崛起,地理位置呼应长三角东移北下,承接胶东经济北上南扩;资源上可谓得天独厚,黄(黄山、黄梅戏、铜矿)、黑(淮南煤电三峡,淮北煤)等等吧,占尽天时、地利,但不能崛起,虽说人和如何大多数人不敢苟同,但是与国家政策支持缺位、专家学者妄言不无关系。竟然有学者说,安徽不缺政策。其意识为安徽离长三角那么近,产业转移搞好就足够了。但是产业转移之门如何洞开,没有政策支持,企业家更愿意把企业转移到西部去,因为那里的政策好,比这里可以产生更多的利润。很多学者的观点影响了国家决策,我不是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而是认为他们的观点过与粗略,方法步奏不细致,治国者往往更注重结论。经济学研究的应是实用的问题,现在的学问,研究过去的学问,过去的事,镜子而已。我们需要尝试和创新,经济发展问题也应如此。
坛子里的关着满腹经仑的教授学子,坛子外是治事能臣苦苦思寻,而这两者并不想通,我且做一乌鸦,投一些石子,姑且解一解渴吧。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不认为发达区域必然能带动欠发达和落后区域.这里往往存在必要的条件,只是在我们观察时,当看到"带动"的现象时,就误以为二者有着必然的关联!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找到这些必要的条件.
中部崛起的关键是什么?我自己观点是建立一种"激励制度",比较模糊,说具体点就是大多数人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始终处在被动、被管理的地位;真正实现“经济人”的含义!其他的相比都处于次要的地位。
我认为,带动战略是否类似于边际效应、清润发展的意识,经济学我没有太深的理论功底,是否像水的流动,和清润现象,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就能决定水流的方向。
第二,关于中部地区是否需要中心城市问题,看看目前北京、上海发展规划,都要建造数个、数十个卫星城,这样的中心城市是不得以而为之,中部是否要步入后尘,我看未必!这倒是那些政客的更愿意做的。国家不应该有这样的态度。中部地区城市密度高,建立和谐优美,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中小城市群更好。
请楼上能否具体谈点中部地区建成中小城市群的理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