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4-11 20:51:17
181# nepter


没有这么扯淡的爱好,看来阁下的偏好与众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1 21:27:07
182# 白河

数学本来就帮你解决数不清楚的问题,经济问题哪是掰掰手指能数清楚的。

你问题也太钻牛角了。微积分非要用在数数上,那不是把大学生当技工使嘛。微积分学到后来就知道什么是可积的,什么是不可积的,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用更好。而不是你说的拿微积分解决数数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2 16:48:42
白河 发表于 2010-4-11 20:24
[
欢迎这样有深度的回复!不过你好像也承认国内的经济学教育在玩技巧,只不过连玩技巧的水平还不入流。而且,“只有数理思维能力达到比较高的水准的学者,才可能达到少用数学把理论表述清楚的水准。”这似乎是在说,只有懂了微积分才能数好鸡窝里的鸡蛋?
只有数理分析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人,才能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但尽管如此,当遇到数理分析的困境时,还可能同时遭遇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难以描述表达的困境。
当然在经济学理论描述中尽量减少运用数学的学者,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数理分析能力,也需要具有透彻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即便在当今数学存在局限,也不代表未来存在局限,数学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当今各个学科是不断融合的,数学也在向其他学科吸取能量。不断地出现新的数学门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2 18:39:26
bajjio 发表于 2010-4-12 16:48
白河 发表于 2010-4-11 20:24
[
欢迎这样有深度的回复!不过你好像也承认国内的经济学教育在玩技巧,只不过连玩技巧的水平还不入流。而且,“只有数理思维能力达到比较高的水准的学者,才可能达到少用数学把理论表述清楚的水准。”这似乎是在说,只有懂了微积分才能数好鸡窝里的鸡蛋?
只有数理分析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人,才能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但尽管如此,当遇到数理分析的困境时,还可能同时遭遇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难以描述表达的困境。
当然在经济学理论描述中尽量减少运用数学的学者,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数理分析能力,也需要具有透彻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即便在当今数学存在局限,也不代表未来存在局限,数学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当今各个学科是不断融合的,数学也在向其他学科吸取能量。不断地出现新的数学门类
文字和数学只是不同的研究和表达方法,应该说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领域,而且宏观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微观的不足而产生的)就难有突破。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这一点,在危机中尤为突出。在原创的理论乏善可陈的时候,数学化就成为发泄经济学家们智慧的重要途径。“高度数学化的经济学成为一种智力游戏,成为art”(香港科技大学 王苏生教授语)。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数学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应该是常识和共识。国内的经济学不是数学化倾向过高,而是很多人的数学水平还不够。但是,不应该以数学化水平的高低就判断经济学教育的优劣。数学化倾向的本会也许就是个错误。高度复杂和精准化的经济学和金融模型,在危机面前只是电脑里的一堆废纸。连7000亿的大计划也是拍脑袋出来的,中国的四万亿只不过是按照汇率学来的救援计划。这些实践证明的经验,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放弃对数学化经济学的顶礼膜拜吗?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回到新古典经济学的道路上,注重实践,注重原理,而不是匪夷所思的数学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2 19:34:42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

---------“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怕不是一回事吧?呵呵。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倒确实不会是用数学规划写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2 20:01:10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10-4-12 19:34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

---------“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怕不是一回事吧?呵呵。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倒确实不会是用数学规划写成的。
呵呵,这个当然了。不过,宏观政策是凯恩斯的路子有错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2 20:13:12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10-4-12 19:34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

---------“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怕不是一回事吧?呵呵。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倒确实不会是用数学规划写成的。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3 10:58:19
白河 发表于 2010-4-12 18:39

文字和数学只是不同的研究和表达方法,应该说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领域,而且宏观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微观的不足而产生的)就难有突破。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这一点,在危机中尤为突出。在原创的理论乏善可陈的时候,数学化就成为发泄经济学家们智慧的重要途径。“高度数学化的经济学成为一种智力游戏,成为art”(香港科技大学 王苏生教授语)。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数学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应该是常识和共识。国内的经济学不是数学化倾向过高,而是很多人的数学水平还不够。但是,不应该以数学化水平的高低就判断经济学教育的优劣。数学化倾向的本会也许就是个错误。高度复杂和精准化的经济学和金融模型,在危机面前只是电脑里的一堆废纸。连7000亿的大计划也是拍脑袋出来的,中国的四万亿只不过是按照汇率学来的救援计划。这些实践证明的经验,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放弃对数学化经济学的顶礼膜拜吗?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回到新古典经济学的道路上,注重实践,注重原理,而不是匪夷所思的数学公式!
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咋听上去好像没错,关键还是看运用的人。
我们不否认有人运用文字语言同样可以运用的出神入化。但是,要谈起经济学研究和教育,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还是普遍性。
不是每个人都有哈耶克、科斯、谢林等人的天赋,从普遍性而言,数学语言的逻辑严谨程度还是要比文字语言的逻辑严谨程度要高。
而且从文字语言的角度而言,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至今不存在,现在的思维方式还是西方语境下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的外语水平坦白而言,还差的很远。
在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学英法德,勿谈文史哲。尽管中国人听的可能不舒服,但这是现实。
就谈起马克思所说的exploit(剥削)而言,如果不懂英文语境下的含义的时候,往往就会误读马克思的原意,
也就不会理解置盐信雄及此后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FMT(基本马克思主义定理)
宏观理论也不是从凯恩斯才开始存在,只不过从凯恩斯开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才划分为两个经济学门类。
凯恩斯自己也说自己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于斯德哥尔摩学派的维克塞尔的观点。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理论的突破多的是: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机制设计理论、拍卖理论等等都是凯恩斯以后兴起的。
即便在宏观领域,也是层出不穷,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从索罗——斯旺模型到内生增长理论等等。从新古典综合学派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及以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RBC学派,近来,新凯恩斯主义和RBC又开始融合,形成了“新新古典综合学派”。也正是卢卡斯批判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计量模型”的缺陷。
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就代表凯恩斯的全部观点了吗?《通论》中的第十二章“长期预期状态”现在是行为金融学的经典参考文献。
Akerlof和Shiller的《animal spirits》就反映了长期以来被人们普遍忽视的凯恩斯所说的心理学因素。行为宏观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的突破之一。
王苏生记得不错的话,应该曾经师从于史树中。而且,批判数学滥用,单纯地运用哈耶克的言语,也未必就合适。
如果不能认识到哈耶克批评的核心和语言环境,那么这种批评也是软绵无力的。
马歇尔曾经说过,经济学应该更类似于生物学,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经济的未来趋势是不可预料的。
所以,经济预测很多时候是不可信的。
中国的四万亿是根据汇率学来的救援计划,我不知道是谁根据何种理论这么算的。
赤字财政在很多时候就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巴斯夏所说的“破窗理论”。
从PPP(购买力评价理论而言,人民币汇率是低估的。这点恐怕很多国人未必赞同,
这正是中国通货膨胀的隐患所在。
救市这些计划很多经济学家从经济学考虑而言,都是反对的。
艾伦.布兰德曾经说过,政客往往在经济政策方面的考虑比经济学家愚蠢。
不能把经济政策的问题,直接说成是经济学的问题。
最后一句,我想你所说的是回归古典经济学的思路。
但是现在的各个学科门类,未尝不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归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在于涉及的范围很广。
新古典经济学就是考虑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
交易费用经济学考虑了“市场广度制约社会分工”(《国富论》中的原话)
行为经济学考虑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制约等等
桑塔费学派考虑了合作和群体行为等等。
新兴古典经济学考虑了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等等。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还都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而且有的比新古典经济学还要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3 11:16:04
白河 发表于 2010-4-12 18:39
bajjio 发表于 2010-4-12 16:48
白河 发表于 2010-4-11 20:24
[
欢迎这样有深度的回复!不过你好像也承认国内的经济学教育在玩技巧,只不过连玩技巧的水平还不入流。而且,“只有数理思维能力达到比较高的水准的学者,才可能达到少用数学把理论表述清楚的水准。”这似乎是在说,只有懂了微积分才能数好鸡窝里的鸡蛋?
只有数理分析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人,才能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但尽管如此,当遇到数理分析的困境时,还可能同时遭遇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难以描述表达的困境。
当然在经济学理论描述中尽量减少运用数学的学者,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数理分析能力,也需要具有透彻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即便在当今数学存在局限,也不代表未来存在局限,数学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当今各个学科是不断融合的,数学也在向其他学科吸取能量。不断地出现新的数学门类
文字和数学只是不同的研究和表达方法,应该说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领域,而且宏观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微观的不足而产生的)就难有突破。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这一点,在危机中尤为突出。在原创的理论乏善可陈的时候,数学化就成为发泄经济学家们智慧的重要途径。“高度数学化的经济学成为一种智力游戏,成为art”(香港科技大学 王苏生教授语)。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数学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应该是常识和共识。国内的经济学不是数学化倾向过高,而是很多人的数学水平还不够。但是,不应该以数学化水平的高低就判断经济学教育的优劣。数学化倾向的本会也许就是个错误。高度复杂和精准化的经济学和金融模型,在危机面前只是电脑里的一堆废纸。连7000亿的大计划也是拍脑袋出来的,中国的四万亿只不过是按照汇率学来的救援计划。这些实践证明的经验,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放弃对数学化经济学的顶礼膜拜吗?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回到新古典经济学的道路上,注重实践,注重原理,而不是匪夷所思的数学公式!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领域,而且宏观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微观的不足而产生的)就难有突破。_____这一句话就足以证明阁下的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3 11:31:38
20102346 发表于 2010-4-13 11:16
白河 发表于 2010-4-12 18:39
bajjio 发表于 2010-4-12 16:48
白河 发表于 2010-4-11 20:24
[
欢迎这样有深度的回复!不过你好像也承认国内的经济学教育在玩技巧,只不过连玩技巧的水平还不入流。而且,“只有数理思维能力达到比较高的水准的学者,才可能达到少用数学把理论表述清楚的水准。”这似乎是在说,只有懂了微积分才能数好鸡窝里的鸡蛋?
只有数理分析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人,才能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但尽管如此,当遇到数理分析的困境时,还可能同时遭遇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难以描述表达的困境。
当然在经济学理论描述中尽量减少运用数学的学者,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数理分析能力,也需要具有透彻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即便在当今数学存在局限,也不代表未来存在局限,数学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当今各个学科是不断融合的,数学也在向其他学科吸取能量。不断地出现新的数学门类
文字和数学只是不同的研究和表达方法,应该说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领域,而且宏观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微观的不足而产生的)就难有突破。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这一点,在危机中尤为突出。在原创的理论乏善可陈的时候,数学化就成为发泄经济学家们智慧的重要途径。“高度数学化的经济学成为一种智力游戏,成为art”(香港科技大学 王苏生教授语)。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数学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应该是常识和共识。国内的经济学不是数学化倾向过高,而是很多人的数学水平还不够。但是,不应该以数学化水平的高低就判断经济学教育的优劣。数学化倾向的本会也许就是个错误。高度复杂和精准化的经济学和金融模型,在危机面前只是电脑里的一堆废纸。连7000亿的大计划也是拍脑袋出来的,中国的四万亿只不过是按照汇率学来的救援计划。这些实践证明的经验,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放弃对数学化经济学的顶礼膜拜吗?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回到新古典经济学的道路上,注重实践,注重原理,而不是匪夷所思的数学公式!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领域,而且宏观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微观的不足而产生的)就难有突破。_____这一句话就足以证明阁下的无知。
那阁下的高见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3 13:56:51
白河 发表于 2010-4-12 20:01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10-4-12 19:34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当今的宏观政策都还是凯恩斯的路子。

---------“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怕不是一回事吧?呵呵。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倒确实不会是用数学规划写成的。
呵呵,这个当然了。不过,宏观政策是凯恩斯的路子有错误吗?
请注意,您在讨论的对象是“经济学理论中的数学使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在凯恩斯之后是有重大突破的,也是存在重大分歧的。在这里,数学工具的作用和影响相当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增长理论部分。

至于“宏观经济政策”,更多是由政治因素所决定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3 16:15:01
我就是一个学经济学又在数学系听课的,不能说是谁沾谁的光吧,数学不运用在实践中的话,意义不是很大,经济学同时也需要这样一个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