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想法:无法观测到的偏好,是不是说偏好这种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际与其对应的变量或实物,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数量标准。
比如价格是可以看到的,闪电是可以观测到的……而偏好,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概念,就如同效用一样,我们没有实际与效用对应的东西,更没有统一的标准能让所有东西都体现出一个效用的对应数值。同一个东西在不同人,不同情况下所具有的效用不同,而且这个效用数值的变化标准也不同,我们不能确定多一个香蕉在任何时候都是多1个单位效用。
但度量衡只类的东西,我们有统一的标准。不论到哪里,一厘米就是一厘米。
但偏好却是可以通过大家的行为来体现,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假设来量化,而这个量化不是为了确定其实际数值,只是为了体现一种关系。就如同我们创造米这个单位,我们是想确定1米要比0.5米要长一倍,但我们不想知道2个效用比1个效用大一倍,我们只想知道2个效用的东西对人们的吸引力比一个效用要大。知道了这种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任意假定原先那个2个效用的东西为X个效用,那个1个效用的东西为Y<X个效用,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示X更有吸引力。
但我们却不能在确定了1米的东西比0.5米的东西长一倍之后说1米的东西变成了2米,0.5米的东西变成了1米。
比较这些,我们还能发现,偏好这种东西只能在同一个身上体现,在不同人之间偏好是无法比的。也就是说知道甲偏好A,乙偏好B超过A,无法判断当甲拥有B的选择的时候是否偏好B。(这也正是偏好的传递性的限制条件)
但在数学,度量衡中,我们却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甲的尺子长1米比0.5米的尺子长,乙的尺子长0.5米,我们就可以判定甲的尺子比乙的长。(这也是传递,但可以在不同人之间传递)
所以,无法观测到的含义可能是:没有在所有人之间都适应的一套衡量标准去观测。即使是对同一个人,偏好的量化描述也是随意的,只要我们能体现某种喜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