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zxy 发表于 2011-1-23 22:00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3 10:05 
lwzxy 发表于 2011-1-22 22:57
一,在数学之于经济学这一帖中,我将以前发过的一贴转发过来,作为参与此帖讨论的一个意见,其并非针对任何一个人。而sungmoo自告奋勇上前讨论的,既然如此,sungmoo是否有义务将其准备批判的观点认认真真研究清楚?文章之中早已有答案的东西,作为问题的提出有何意义?
这所谓“文章之中早已有答案的东西”,是不是就是不可质疑的?
是不是,有人质疑,便是“不认真看清楚别人的东西”?
再次提醒:以上问题,问向lwzxy,lwzxy不愿意回答,可以,也可以继续使用以上招数。
又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了。文章之中早已有答案的东西=可以被质疑的东西?有人质疑=“不认真看清楚别人的东西”?
我已说过,你可以质疑。10岁的孩童也可以质疑,IQ75的也可以质疑,躲猫猫的可以质疑,打酱油的也可以质疑,这是你的权利。你如果不想搞清楚要质疑的东西而行质疑的话,这也是你的权利,不过更加体现的是你那“完美的逻辑”。
还是一些老套的招数,不知一些观众是否和我一样,“审美疲劳”了?能否弄些新花样出来,OK?sungmoo如果不愿意就事论事,继续耍弄文字游戏,“可以,也可以继续使用以上的招数。”
从此上言论来看,lwzxy也同意文章之中早已有答案的东西可以被质疑,那么,我们就不理解lwzxy前后之言了。
一边说“早已有答案的东西,作为问题有何意义”,一边又说“早已有答案的东西可以被质疑”,并说这是“文字游戏”、“老一套招数”。
就事论事地说,最前面的问题,恰恰就是针对lwzxy所谓的“早已有答案的东西”的不解或疑惑,而恰恰由于lwzxy的种种表现,才又提出了以上这些问题。
本人确实看不懂的就是:从lwzxy的引文中能推导出那些所谓“早已有的答案”。这种疑惑在lwzxy那里被认为是“文字游戏”。
lwzxy 发表于 2010-3-29 19:57
但由于这种实证主义情结,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是研究经济学的适当的、也是必需的方法。
(先且不谈上述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只看后面部分)
(先且不谈“研究经济学的数学方法”究竟是怎样一种方法)
认为“A是B适当的、必需的方法”,是否意味着认为“A是B的唯一方法”?lwzxy 发表于 2010-3-29 19:57
数学的方法难于说明,那些趋向于建立均衡的行为如何从一个非均衡的情况发生。
可否就此举一个“数学方法”的例子?
“均衡的稳定性”又是在关注与描述什么呢?
(另外,均衡的定义也可以不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lwzxy 发表于 2010-3-29 19:57
当今的经济思想分为许多思想学派:凯恩斯主义者、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博弈论学派、供应学派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把经济学视为和物理学一样的经验科学,提出需要不断地经验检验的假说。
而实证主义被认为是与科学密不可分的,且需要严格的方法和训练,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实证主义提升了经济学的地位。但真相是,经济学与社会科学比经验科学困难得多。其中得出真实结论的思想过程是艰难的,它需要很高水平的抽象能力,而很多人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
(1)把“博弈论”也列为一个学派,这倒是头一次听到。它是什么意义呢?是否只要使用博弈论的术语进行分析,就算“博弈论学派”?
(2)这里的“实证主义”,指的是“理论需要不断地经验检验”?若不赞成“实证主义”,是否主张“理论不需要不断地经验检验”?那么
lwzxy 发表于 2010-3-29 19:57
更大的缺陷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无尽变动的市场过程,是无法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的。
没有或不需要“经验检验”,我们如何判断数学语言是有法还是无法描述“无尽变动的市场过程”呢?lwzxy 发表于 2010-3-29 19:57
面对人们对经济学之应用数学方法的质疑,他们提出自己的辩解。他们说,数学只是一种工具。言下之意,数学是中立的,反对数学就如同反对白色或黑色一样没有意义。然而,筷子是一个我们用来夹菜的很有用的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筷子也能很好地胜任我们喝汤。他们说,数学只是一种语言。然而,我们的语言难道不也是一种“语言”?数学逻辑是一种逻辑,难道语言逻辑就不是一种逻辑?不过,真正的问题还不在于他们忽视语言逻辑的存在。更大的缺陷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无尽变动的市场过程,是无法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的。
运用数学语言的人,是否必然坚持“只能使用”数学语言?(排斥其他语言?)
无法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东西,自然语言是否必然可以描述?
自然语言有没有“无法描述”或“描述困难”的地方?
“无尽变动的市场过程”,自然语言就可以描述?
……
等等,不一一重复列举。
如果(又用到了“如果”)这些问题能在所引之文中找到答案(如lwzxy所言"早已有答案"),请lwzxy明示在文中什么位置。
到目前,lwzxy就引用别人之言的目的,只正面回答过一个虚拟式的“为了好玩”。不过,按lwzxy强调的“早已有答案”来看,这已经表明lwzxy已经看懂了所引之言(否则何以知道“早已有答案”?)。请lwzxy为我们明示这些“早已有的答案”在哪里。
只要有人对所引之言产生疑问,引用者就说这“早已有答案”,“是你自己没看懂”,“这是巨匠们的思想”等等,那么“引用”这种方法,可以天下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