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府制与社会6
在农业方面,南方的发展,特别是一年两造(早熟)稻米,以及插秧(即先育秧苗,长大至某程度才正式种下田里)的普及,使稻米增产,可达每亩年产400斤。北面的黄河平原地区,粮食产量也比以往增加四分之一,虽然亩产仅103斤。由于中央政府、军队和大部分人口都集中于北方,大规模的南粮北运成为帝国的必要工程。南北大运河成了沟通长江流域和中国北方的粮食通道。公元735年的记录显示,在之前的三年,大运河共运输粮食700万石。运河上繁忙的交通,也促进了河两岸城镇的手工业和其他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包括与外国的进出口活动。此外,唐朝亦将前朝的驰道扩充为一个总长5万千米的全国驿道系统。这个以长安为轴心的干道网,每30千米路程便设一驿,驻有官员检查往来人员、货物,收纳关税。全国共设驿站1639个,中央和地方政府亦向合资格人士发给通行护照。安史之乱(755—763年)后,中国往中东和印度的陆路重新阻塞,南中国沿海的商港因而兴起,成为新的中外贸易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