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2030 3
2019-12-16
2019年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图1)

\"对政府的债权\" 1.5  :
(央行买政府的债券)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栏,1.5万亿人民币
[前面说到 第29条的规定,那这1.5万亿是怎么来的?]
这是当初成立中投公司时,财政部发行量两千亿的特别国债,央行用外汇储备购买了这两千亿的特别国债(折合成人民币是1.5万亿);
而从那之后就再也没做过了。而且,当时做这事儿时,(因为规定央行不能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债券 29条)
这两千亿美元的特别国债,是发给农业银行的,农行买了财政部的债券,然后农行再将这个债券卖给了央行,从而规避了29条。

在央行的负债中,有3.9万亿的\"政府存款\"
[财库的国库资金存在央行]
这是因为,国库是通过央行进行管理的。     #这并不是财政主导,这只是财政将钱存到央行的账户上去

#以上,说明在1995年之后便不再是财政主导了,而进入了货币主导。

另外,从这里,我们可以推出一个东西:        (图2)
        铸币税是一种税,而在税收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税率在一定程度内,税收收入是随税率的增加而增加的
                                                       但是当税率,超过一定范围,比如到达了100%,这样税基(征税对象、范围)会消失,则税收收入变为零
                                                       ]        总体来说,税收收入随着税率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即拉弗曲线
        而铸币税也是税,同样也是满足拉弗曲线的。
所以就有一种情况,假如财政赤字亏空很大,税率(通胀)不断地往上加,加到后面,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财政亏空很大,而通胀非常高以后,通胀的铸币税收的还很少,而想要进一步 加大货币的发行,试图获得更多铸币税的收入,但是又拿不到。
                所以,一边财政大规模的赤字,一边货币高增长。这个时候就会形成超级通胀(Hyperinflation).
                故,凡是发生超级通胀,都一定是财政出了问题。[财政亏空太大,用大量的铸币税去弥补财政亏空]        #图3
        政府看中的并不是货币的名义价值,政府是需要通过铸币税的发行,换回的真实的商品和服务,来去弥补它真实的财政缺口,所以政府看中的是\"货币实际余额\"——货币的购买力。
        但是当货币通胀很高的时候,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故第二条——通胀上升令铸币税的购买力下降
        对于铸币税的购买力的下降,举措——图3.第三条。        实际铸币税收入=(增发货币的名义额)/(价格水平)
        恶性通货膨胀时期,通胀率加速上升。             #恶性通货膨胀是财政所导致的。

图4 一战结束后,英法要求德国做大量的战争赔款,而德国的财政是有大量亏空的,从而德国大发货币。  社会现象:魏玛共和国……
        洗劫了中产阶级,这样中产阶级肯定会很不高兴,一来觉得魏玛共和国搞得太烂;二来会很憎恨英国和法国  ——从而选举出了希特勒(他是民选选出来的)
图5 1948年在上海国统区货币大幅贬值,产生的情况,对经济产生严重的干扰。(从经济上给出了国民党倒牌的一定原因)

图6 最近,津巴布韦,最大面额的纸币 100万亿


==>当你财政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要不断地发行货币的时候,央行当然有名义货币无限的创造能力的,但你印发的纸币就一定能收回想要的产品或服务吗?不一定的。
              对于终结恶性通货膨胀需要怎么做?
            需要平衡财政。 e.g.杰夫.萨克斯(Jeff Sachs) 1984年靠提升玻利维亚的石油[当时石油是由该国国家控制的]价格终结了那里24000%的恶性通货膨胀(历史事件、故事)

图7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后,转向货币主导后,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张再未导致货币发行与通胀的失控。货币和通胀,在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完全不同的态势。
归根溯源:就是财政部的预算约束变了(之前有铸币税,之后没有)。        货币主导下,央行可以独立于财政部而设计货币政策。但是!!!不代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就脱钩了!
        1995年,在货币政策主导的状况下,两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间是有协调的。   
图8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财政赤字和信贷之间仍有明显的同步性。(这已不是货币主导的概念,两者间(正常)的协调)

1995年之前,货币政策是从属于财政政策的;
1995年之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个独立的政策。虽独立,但可以采取协同的行动。


以上便是对于财政政策的简单谈谈
        核心:几个预算约束。
        道理其实很简单,但给出的洞察(insight)很深。

经济学的魅力就在于:在把道理讲清楚之后,问题是很简单的;
                但是如果道理不讲清楚,自己琢磨,(就像玻利维亚,无数人在琢磨,恶性通胀怎么结束,然后萨克斯说是要个石油加价,初听一定会觉得他疯了 ,而这便是经济学的魅力)

#以上只是刚刚接触了财政政策的皮毛。        财政政策其中的门道很多……
之后,该课程中,讲到地方政府融资和基建的时候,还会回到财政政策。
#而对于货币政策,此处也就点到为止。相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里的门道更多……而且更加重要。

下次课,将进入第二条主线,货币的传导路径,从而使得对货币政策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
更多有趣内容,将在之后慢慢展现       期待^_^ 图1.png tmp_74c6a1fcd7943f4ff754e5656494fa54e810562a7b141456.jpg tmp_b513c6dc6fe3338c884dae1fa64be99fc17b249208ea2ce8.jpg tmp_93e44021a9034d23db05d58caad2b991d0d58f7fd4115e65.jpg tmp_010e31e92f3b6f2288041da2c144e24a5715faddb0500ec4.jpg tmp_def205457ec294d95b3aa3880f4219094eadc433b75a9bde.jpg tmp_e7889291d459798ac65e52ea6f6c9d4a0c0a466a8e3da2ca.jpg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12-16 14:35:43
很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16 16:28:37
л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16 18:56:1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