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6636 16
2006-03-17

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非正规就业"的论文,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

我在诸多文献中都见到如下对"非正规就业"的表述,原文我已经附上供大家下载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的“二元经
济模型”,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分为自给自足
的农业经济体系即传统部门和现代工业体系即现
代部门,由于这两大部门的经济属性和从业者的
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引发了农村向城市的人
口流动。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则认为发展中
国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路径为农业部门一
城市传统部门一现代工业部门,简言之农村过剩
劳动力并非由传统农业部门直接转入城市现代工
业部门,而是由农村先进入城市传统经济部门即
非正规部门,由此产生大量的非正规就业。>

我翻阅了托达罗和刘易斯的文献,并没有关于非正规就业的描述,并且原文中所谓"城市传统部门即非正规部门"的论述并没有理论依据,不敢引用.请各位对劳动经济学乃至发展经济学感兴趣的大侠指点一二,有没有专门的文献说明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正确的?进而为非正规就业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如果有请您告诉我出自的具体文献,谢谢大家.

(如果文件下载不了,请尝试用网际快车下载,应该可以!)

44211.pdf
大小:(209.8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17 23:24:00
小弟对这个问题真是束手无策,请高手或是斑竹指点一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7 23:47:00
这确实一个问题。中国情况似乎正如楼主所说,农村劳动力流动并非由农村直接进入城市部门,而是一般直接进入较为传统的非技术部门。并不是刘所说的情况。这是为什么?谢谢各位高手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8 07:35:00
对这个提法不熟。不过从你提供的文献看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否可以从定义正规就业出发。假如城市里的正规就业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有相对稳定的雇佣关系 (劳动时间,按月领取工资,有假期,解雇困难),那么非正规就业则是除此之外的城市就业。如果假设劳动者是风险回避型的,那么劳动者则偏好正规就业。问题 是大多数农民进城之后由于缺乏社会资源,身份限制,自身的技能与市场的需求不匹配,只能选择非正规就业。

所谓`城市传统部门即非正规部门‘,我理解是指发达国家经济中现代工业部门的就业有许多法律,法规约束,而传统部门则较少。举例,前一段读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雇用临时工,因为害怕解雇正式工的法律纠纷。而欧洲公司更是不愿意雇新人,因为解雇成本太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8 08:25:00

44239.rar
大小:(42.35 KB)

 马上下载


楼上说的很有道理,加深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但是,在这里我给大家附上了一篇关于非正规就业概念的论文,可以看出,非正规就业并非是以就业状态定义的概念.(稳定的劳动关系等等)

并且,我所困惑的是能否将"城市传统部门"定义为"非正规部门".诸多文献的这种提法我没有找到理论依据,我们在引用这种提法的同时,是不是该仔细考虑一下,不该人云亦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8 08:27:00
二楼将城市传统部门理解为非技术部门,似乎应该查查在刘的文献中关于传统部门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