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0-4-6 13:38:13
中国经济学家本来最多就不超过五人,能有多少创新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4:15:31
有借鉴有吸收,加之结合本国实际的思考,已经很不错的,别奢求一步登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4:15:58
10# mike_zhang
同意,学以致用才是正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4:30:42
关键还是立足于我们的实际才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5:03:29
我现在在北京的高校里,感觉是这样啊,不过模仿可以当做学校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5:05:01
可惜,像很多有创新精神的牛人,还得在官府苟且偷生,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5:07:22
我国的事不能太认真 否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5:31:08
学术研究已畸形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5:37:04
我们实际上把“模仿”运用得淋漓尽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5:42:57
42# Dixit
有点偏激...
版主应该理性点,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6:14:21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啊,角度不同固然看法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6:43:26
创新的第一步是模仿,从简单模仿开始,逐步达到自主创新,但是中国好像把第一步走的太长了,以至于总是学不会自主创新。但是只要努力,我想最终是可以赶上去的,期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6:54:03
mike_zhang 发表于 2010-4-5 15:04
现在的农业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而不是你的研究产生了多少实际的价值,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有多大的帮助,而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来看,何者更为重要呢?
这个问题是要害,要面子还是要实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6:55:27
借鉴是可以的,但需要消化和吸收,而不是抄袭和雷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6:55:43
模仿也是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本来就是由浅入深的,不是谁一开始都能创造出那么高深的理论,如果完全不发文章的话,那叫那些刚入行的年轻人怎么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7:21:35
国外很早就有研究,并不说明,国内不需要研究啊,要弄明白这点,在讨论如何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7:25:21
不要随便拿中国的次一些的文章跟人家好一些的文章比嘛,中国也有不少是优秀的创新啊,再说咱人多学者多烂文章也自然多一些,外国也有烂文章嘛,只是因为他们的学术体系经历时间长、成熟些,有价值、创新度高的文章比例来的多些,我相信中国的学术界也会有那么一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7:26:38
38# venite
同感,有时候写文献时都不敢写的太细,否则自己的“创新”就没有了。
有时候看到别人的文章,就感觉前期文献展示的不够充分,也就怀疑其贡献。
现在,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上的文章,经常有这么一句话“本文是第一篇考察。。。。。。”,景仰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7:31:00
这种现象是有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7:41:00
起步阶段的特殊情况,以后应该会改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7:41:48
有点总比没有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7:43:35
wy 发表于 2010-4-5 07:37
很多在国内被捧为著名学者的著名文章,其实在国外早就有人研究了,而且即便是中国问题也是如此。国内学生或学者不过是少见多怪罢了。以国内最为热门的城市问题或区域问题或收入分配问题为例,看看下面这篇1999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ER)的文章,人家早就从城市倾向的政策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分解方法了。可是,之后《经济研究》发了多少篇没有创意的跟风文章?包括所谓青年学者的?

建议喜欢吹自己或者吹别人的网友,少吹牛皮,多读论文!

文章题目:《城市倾向的政策和中国的收入不平等》
你说的那些学者不知道是不是著名,但是你所谓的论文对中国的研究水平到底如何,不敢苟同。你以为北京加上海或者在加若干旅游探险家的外国人的所谓研究报告就是所谓经济问题讨论了,不知道什么叫做“没有科学性”,就可以从先生们的嘴里看出来。至于你的那些所谓问题,几乎做出来的结果都是无法在中国使用的。创意不是谁的专利,不是洋先生们的,不是所谓学者的。还收入不平等,你以为西方经济学中的那一套能解决半点问题吗?连描述都不能!
建议批判的时候把你的洋先生也打五十大板,半斤八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8:16:30
是啊
国内的经济学金融学教学水平还是很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8:35:19
5# long4

有理,也要考虑到历史因素,考虑到现实困难!

放心吧,竞争机制一旦运转起来,很快就会有所改观的,

不然看看经济研究二十年前是什么水平就知道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8:51:03
继续发表看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9:13:03
总体来说,国外学术走在前端!我们要多多借鉴,来解决我们中国的具体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9:55:24
创新是从模仿开始的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20:07:29
楼主说的很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20:57:25
我个人觉得,AER的文章也好,JPE的文章也好,首先我们要有获取这些英文文献的途径。不能因为一篇文章就把国内的研究全盘否定国内的研究,因为这里也有结合国情的问题。
   就像Fujita 所说的一样,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是新的。尽管AER发文章了,不代表我们国内就没有结合国情继续研究的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21:16:36
同意楼主的看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