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92 5
2010-04-05
                                                                                    遗忘的乡土   
           当听到山西矿难消息的时候,车正在安徽牯牛降的崇山峻岭上驰往杭州,后座的阿造读出这个消息,我的心顿时一沉。在中国的乡土上,究竟要发生多少这样的惨剧,以至于我们不再关注,不愿再多想。
         自山西矿难发生之后,不到两天,河南伊川也发生矿山瓦斯爆炸,生命殒落,国人却早已麻木。或有人曰,一个能吃转基因粮,地沟油炒的菜,喝三聚氰胺奶,打劣质疫苗针的民族,他们的忍耐力是你所不能想象的高。贪污腐败、监管不力等众多理由诉诸笔端,却从来没有人能够阻止这些惨剧一幕又一幕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
           大凡出现这种人祸的地域,是知识分子恐之不及的。我离开家乡也快六年了,这次带着研究生朋友回到自己出生的乡镇,恰是为自己的乡土实验积累素材。走到一偏僻山村,风光秀丽,我对他们说这里曾有若干能人,飘洋过海,留学欧美,朋友们嗟叹不已。话只说到一半,也停住了,我知道自己是没有资格指责那些贤才不回归桑梓,为本乡的教育政治经济服务。不但他们回不来了,即便是有点本领的,也都在东部的城市扎根定居。我这里并不是反对都市化,但我不想中国的城市和乡土之间“马太效应”,会引起乡土的凋敝和衰落。而我们看到的矿难,根源也在于知识分子不屑于或不愿到乡土为仕、为商。
          知识分子或许有自己的考虑,但终究对于乡土,我们是无为的。可以预计好的结局是,不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可以将乡土中的父母接到城市来。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爱莫能助。
          乡土若要振兴,必须要依靠本土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人们常说桑梓情谊,是一个人对于培育他的乡土社区的感情,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当然对这份情谊看得很重。我们看到一个个破碎的乡土亟待重建,可是熟悉它的知识分子却要背井离乡,在外出人头地。而那些乡土直接的领导者,或急功近利,或鱼肉百姓,一直在被乡民诟责。
          出生乡土的知识分子,毫不吝啬的捐弃了桑梓情谊,现在该是到了反省的时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5 20:50:37
现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方法之一就是组织大学生来到基层,包括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教师,大学生医生等等。我想中国遗留的广大农村还是有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20:52:04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听了楼主的这些话,让人感动不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21:03:15
blueangelhui 发表于 2010-4-5 20:50
现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方法之一就是组织大学生来到基层,包括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教师,大学生医生等等。我想中国遗留的广大农村还是有救的!
费孝通的父亲从日本留学回来就一直致力于他们家乡的教育,我说的问题涉及到知识分子回乡的动机,我觉得一定程度上的趋利是可以理解的,但知识分子的主流是贡献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目前来看,大学生以此为跳板的很多,并不能沉下来多做点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21:03:54
分享一下鲁先生的胸怀呗,还有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21:37:15
很多人对此已免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