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来源:解放日报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振华
问: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提出“八个加快”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请问,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在概念上有何区别?“调结构”的内容和重点是什么? ——上海张杨路 徐大哲
答: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各个地区、各种所有制形式、投资和消费之间及其内部的数量关系和比例,以及国民收入在不同主体之间及其内部的分配关系。具体而言,它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以及分配结构等。从经济结构包含的内容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构成全部内容,经济结构的内涵比产业结构要宽泛得多。所谓“调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改变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以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无止境的动态过程。这是因为,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各个地区之间及其内部经济结构总会存在不平衡性,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在不断变化。当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宣布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完成了,相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表面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是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实质上,它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要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最为根本的就是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将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结构的变化;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东中西部、城市和乡村共同繁荣的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更好地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等。
第二,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改善分配结构、区域结构以及投资和消费结构,将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内消费水平,以内需补外需,并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则可以改善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来看,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第一,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从我国产业状况来看,突出问题是第一产业不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产品结构不适应城乡居民需求;第二产业不强,虽然有个别行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大多数技术相对落后,呈现“中国制造多,中国创造少”的格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产值比重只有40%,特别是和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相适应的现代第三产业即现代金融、现代保险、现代信息等发展严重滞后。因此,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做稳第一产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产品结构,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更好更多地提供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现代保险和现代信息服务。二是做强第二产业,关键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三是做大第三产业,在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保险和现代信息业。
第二,优化和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由于历史、地理以及经济体制转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此,一是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各地自然地理条件、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况迥异等实际出发,制定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继续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三是通过产业、金融、财政等政策引导,加快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四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形成各个地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新优势。
第三,优化和调整投资和消费结构。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投资需求过旺,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优化、调整投资和消费结构,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而在消费需求中,重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重要性上来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一是要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城乡居民有钱消费;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城乡居民敢于消费;三是要均衡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让更多城乡居民更多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