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5983 56
2006-03-20
消费者剩余的定义是消费者想要并且能够支付商品的最大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但如果消费者是“理性”的,在信息完全的条件下,则应该是想要并且能够支付的最大价格=实际价格,即消费者剩余为零。是否说信息的不完全是造成消费者剩余的一种原因?还是有其他更为本质的原因?请大家指教一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21 01:17:00
信息不完全是消费者剩余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在消费者方面,而是在生产者方面。生产者无法识别每个消费者的最高支付价格,无法区别定价,所以存在消费者剩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1 08:36:00

信息的不完全根本就不是造成消费者剩余的一种原因,要注意微观在讲这一块的时候一个前提假定就是:完全信息!

只要不是一级价格歧视就会有消费者剩余。

还有2楼的兄弟,我可以很容易的反驳你,既然生产者能够抬价为什么消费者不能压价?消费者可以把价格降到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啊这样倒是消费着剩余最多了吧,这种解释根本就不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1 09:35:00

消费者心理误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1 09:37:00
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在资源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不是边际成本,我们可以用是的替换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1 09:53:00

我认为信息不完全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更本质的东西在于:消费者剩余是在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和持有等价值量货币的效用递增,与此同时,供给者则有相反的过程的这样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消费者不能吃掉所有的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因此,这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两种力量的对抗和均势.对供给者来说,在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在每一消费量上所愿支付的最大货币额是不同的,因此,要达到一级价格歧视,供给者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即成本远大于收益,且实际中也不具备可行性,所以,在制度演变的过程中便形成了现实中的这种消费者剩余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

所以,信息的不完全可以形成消费者剩余,但消费者剩余的形成的原因不单纯是信息不完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