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景气上升银行家未来预期良好
——2006 年第1 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
2006 年第1 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业经营整体上健康平稳,银行家信心持续上升,景气指数再创历史新高,银行家对未来预期良好。
一、银行家信心指数
银行家信心指数于本季创下82.4%的历史新高。2006 年伊始银行家对经济形势的良好判断,既包含了对过去一年宏观经济运行的肯定,也表达了对未来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信心。银行家对经济“偏热”或“偏冷”的论断并不认同,仍然高比例地作出宏观经济“正常”的判断;而银行家信心指数的进一步走高,表明银行家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较为乐观。
二、银行业景气指数
2006 年第1 季度的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7.0%,创下自开展调查以来的新高,表明银行业经营状况良好。尽管各项财务状况景气指数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有所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小幅上升,银行家对未来经营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三、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至本季达到了81.0% 的历史新高,与最低水平(2004 年2 季度)相比上升了40.9 个百分点,表明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满意度较高。
四、贷款需求景气指数
2006 年第1 季度,银行业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为65.1%,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调查显示,65.2%的银行反映贷款需求比上季增长,反映下降的比例仅为7.6%。农村商业银行反映贷款需求增长的比重最
高,达73.7%,其他依次为城市商业银行71.3%、股份制银行70.8%、国有商业银行66.5%、外资银行51.2%和政策性银行50.4%。
编制说明
银行家问卷调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项制度性季度统计调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双方共同负责调查问卷的编制、调查方案和指标体系的制定、计算方法的确定;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银行家调查的具体实施、数据分析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调查结果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对外发布。
本项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采用分层PPS(与信用社规模成比例)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2800 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
调查结果反映了调查当季相对于上季的变化情况。报告对问卷中涉及的四个指标进行了量化描述,列示了对这些指标选项回答的占比情况和景气指数。其中银行家信心指数为判断本季经济形势“正常”的银行家占比与预期“正常”占比的算术平均数;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判断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数;银行业景气指数和贷款需求景气指数均采用扩散指数法计算,即首先剔除对此问题选择“不确定”的银行机构个数,然后计算各选项占比ci,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qi(“很好”1,“较好”0.75,“一般”0.5,“较差”0.25,“很差”0), 在此基础上求和计算出最终的景气指数,即
。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指数在50%以上,反映某一方面经济活动扩张;低于50%,通常反映其经济活动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