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每一位坛友经常会看到以五道口、北大、清华、人大等(以下简称”四扇门“)考研的帖子被顶上精华。
看其热度,就知道是明显供给(招生额)与需求(报考和预报考)的严重不匹配,其后果之一就是要是有关系就可以买卖指标发大财的哦(开玩笑的)。后果二呢,就意味着大部分人还是名落孙山的——呵呵,有人说,你不是说的废话么。
关键问题来了,既然是废话,就说明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像打了鸡血似的往四扇门里挤,这似乎违背了理性人假设咦。真的是这样的么?
答案当然不是了,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后面都有合理的解释。
这是我们就业形势恶化(有没有高房价的原因呢)的结果。就业形势恶化,意味着,对于即将毕业的考研学生来说其机会成本就变小了(因为毕业就是待业或”民工“的),因此,此时选择四扇门为代表各种门就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一旦鲤鱼跳龙门成功,则将来的工作将是众人艳羡的。这一把,值!
其次,龙门跳不过,还有清水衙门可以落的。因为,选择了五道口等就等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高高的标杆,大家都会很努力的去学习,这样从实际效果来说,增加了个人知识掌握等竞争力,假如没有考上——实际上对大多数人都是成立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那么退其次还有的选择,可以再来一年,也可以选择调剂;对的,选择调剂不失一个次优的选择(尽管调不到金融这样的热门专业),相信对同一所调剂学校而言,考四扇门调过来的竞争力当然比考非四扇门跳过来竞争力要强,这就是信息不对称下的信号理论。
最后,由各位来补充吧。
ps: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由的,但慎重考虑过的选择都是值得尊重的。 谨以此献给考研失利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