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们的创业经历
兴趣, 实习, 创业, 经验, 经历
【转帖】 偶崇高的理想就是创业啊~有兴趣就看看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7级MBA
李彦枢,求职不如创业
李彦枢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玩命地实习、工作,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大学毕业后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工作3年才可以得到进入MBA课堂的资格。虽然经济不景气,可他只投了不到10份简历,就收到三份Offer,了不起的成功率。但他没有动心,因为他一直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创业!
“我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李彦枢说。他生在台湾,长在新加坡,讲着一口绝对标准的普通话,说话的声音低调沉稳,但句句之间透出自信。
“服了三年军役后,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拿硕士,而且一定要读MBA。”谈到自己的学习经历,李彦枢笑了,“其实,我在上大学之前的学习成绩很平常,直到上了大学,或许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点,成绩非常好。”因为成绩好,李彦枢在大学期间不仅修了双学位,而且还利用一切课外时间到公司实习。“我知道,要读MBA,必须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才够资格。但我期望自己大学毕业后能够直接读MBA,于是,我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实习。”在台湾,李彦枢选择了广告公司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我学习的专业是广告,在学校,我参加了拍摄广告的社团,期望了解这些广告是如何拍摄出来的,这是广告公司的下游客户群,而我选择的另一个专业——管理,可以让我了解到广告公司的上游,实习的经历,我有机会把二者串联在一起思考和实践。”凭借一种“玩命”的精神,还在读书的李彦枢,就从一名实习生,破格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而且薪水直线上升。优异的大学成绩和丰富的工作经历,使李彦枢大学毕业不久就通过了中欧的MBA考试和面试。
目标就是创业
“当时做这个决定的确很犹豫。选择创业,意味着你将很真实地进入商业环境,和你给别人做事情,或者从课本中学习案例完全不同。”不过,在李彦枢看来,这个风险绝对值得一试,“按照经济学原理,经济危机的时候,恰好是机会成本最低的时代。更何况,我给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快速积累经验,而后创业。”
自然,和李彦枢有类似想法的绝不是少数。2007级中欧MBA共192名,其中有20个同学曾有创业意向,而目前确定的大约有10位真正创业了,最绝的是两位海外同学,正在进行着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或第三次创业。“与以往比较,我们这届的创业人数史无前例的。也许和经济不景气有关系,但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受到MBA课程的洗脑,在这个环境熏陶下受到的启发和得到的各种帮助,这些是推动大家选择创业的关键因素。”
面对经济低靡下的就业市场,李彦枢是个“宠儿”,在投出不到10份简历后,竟得到三家的offer,“中奖率还行!”他笑着说,不过,因为创业的决心,最终放弃了几家公司给出的高价码。
“同学”就是“同伙”
创业的IDEA或许比较容易想到,但创业时机和愿意一起背水一战的战友却需要随时把握。和李彦枢共同创业的另外两位盟友同为中欧MBA同学,在一次上课的间隙,李彦枢和两个好友谈起了自己想要创业的意愿,并且把自己创业的点子也一并说了出来。没想到两个好友一起叫好!“我们三个人中,要说创业的决心,我的另一位同伴陈柏雨比我的决心还要大。MBA毕业后,他一份简历也没投!受到他的鼓舞,我把自己之前面临选择的犹豫也抛之脑后!”
好的创业伙伴不仅心有灵犀,更重要的是“互补”。李彦枢笑嘻嘻地说两位好友和自己是绝佳的搭档。具有“洞察”能力的自己选择了CEO的位置,颇有“创新”意识的陈柏雨担任CTO,三人之中的长者王浩威凭借多年的公司运营经验,担任了COO一职。
“我们三个人的合作在中欧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中欧五花八门的社团里有个“创业家俱乐部”,三位经常一起厮杀篮球场的好朋友,因为共同的兴趣,都选择了这个俱乐部,“当时俱乐部活动很少,我们加入后,发现印有学校logo的纪念品几乎没有,而这个在美国和台湾又恰是最受同学欢迎的。于是,我们商量做了一批T恤、帽子等纪念品,卖得好极了。也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信任和了解。”
如今,李彦枢和两位同伴创立的www.buzzinate.com网站已正式在上海注册运营了。虽然不知道前方的路途如何变幻,但这个网站至少承载着三个年轻人的梦想,一路向前。
陈忠华,我帮同学找工作
毕业的时候学校给我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和“特别推荐奖”这两个奖,这是我在中欧获得的最大的肯定和收获。
读MBA两年后,我明显感受到了与原有设想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从经济危机开始的。今年对于MBA来说,跨国公司的机会少了很多,它们中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招聘计划的。所以今年很多MBA都转向了成长中的国企和民企,有些觉得发展潜力大的职位,甚至宁可妻儿两地,也要去外地工作。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咨询和金融行业,有些非常优秀的同学去年就拿到了这些公司的Offer,但是很快这个就业意向就被迫推迟甚至是取消了,非常可惜。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推荐出来的职位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到了12月份经济危机更是严重影响了就业市场。我2007级的同学Helmut他们组织人自发成立了一个TFT(Task Force Team,全称是Career Development Task Force Team)小组,并且邀请我参加。这个TFT主要想在传统就业渠道外为学生发掘一些新的机会,大家想到我有人力资源背景,懂得这个行业规则而且又有一些个人资源,就期望她为同学们找工作方面尽点力。在2009年1月14日下午,我负责和主办了中欧第一届MBA交流会,当时有20多家国内外著名的猎头公司参加。
以前的学校招聘会主要是针对学生和雇主公司之间的交流,而我这次是针对学生和猎头公司之间的。我想通过猎头能够给学生发掘出更多的机会,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猎头了解一些除了我熟知的公司之外还有一些非常有潜力的公司,也是工作的目标公司。在这次招聘会的组织工作安排上,我打了一个时间差。学校当时有圣诞节假期,我正好没课,但是国内公司比如猎头公司是没有圣诞节假期的,我就通过自己的资源,并且按照学校的职业发展部给的一个猎头名单以及靠同学的推荐开始分别给这些猎头公司打电话,挨个跟进。让我欣慰的是我跟踪的30多个猎头公司中有超过半数的最后都来参加了我这个招聘会。后来,一位女同学在我组织的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工作地点在杭州。
长度太长,见附件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