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784 0
2020-03-01
研究主题的五条评估标准

作为科研选题的第一个要素,研究主题确定后,要进行初步评估。这里有五条标准。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第一,现实需要。比如毕业或者评职称需要写论文等等,像这些实用主义的取向很容易理解,所以就不展开解释。

第二,个人条件。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再就是前期积累在哪个方向,都是研究主题能不能成立的判断标准。
第三,一个词而不是多个词。研究主题为什么只能是一个词而不能是多个词甚至是一句话呢?这是因为:(1)研究主题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词,为什么大部分人在做选题的时候往往做成一个句子呢?因为他们都把主题和选题混淆了,大部分人做选题的时候总有一种冲动,想一下子就做出来,这是我们对于选题的认识误区。 (2)思想表达的需要,当我们准备计划去研究一个东西的时候,对它往往只有模糊的、不成形的判断,这时候需要对自己模糊的判断进行提炼概括,越高度的提炼就说明我们对自己所想写的这个方向思考越到位,先提炼成一个句子,然后提炼成一个词,这样下来说明我们对所要写的东西思考是非常深刻,非常到位的。(3)提出研究问题的需要,如果这个环节做出来多个词,甚至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个词,那么就会影响后面如何提出研究问题的环节。

第四,一个具体词汇。如果不是的话,就要想办法走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具体到什么程度呢?看得见摸得着,现实中能举例,甚至是外行人都不用很费劲就能去理解。

第五,创新性陷阱。先给大家解释创新性,很多人关于创新性的理解有误区,认为其他人已经研究了很多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的话就不是创新了,去研究别人研究得很少甚至没有人研究过的东西才是创新,实际上这是一个陷阱。别人研究的很多,我们再去研究,然后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才是创新;专门专选择别人不研究的东西去研究,这不叫创新,这是投机。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下这个道理,跳出创新性陷阱,从这个角度出发,应该去选择那些众所周知都在研究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像上节课我们所说的“员工家庭时间”、“美国华裔作家”、“土地两权”、“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些都是不同学科的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积累的方向推导出来的,都是很具体的一个词,具体到我们可以不用再去细分。而且这些词都不是创新的,从表面看起来,貌似不是创新的这些词才是我们课程里面所讲的有效、成功的研究主题。这是因为,一个选题的创新追求,不在研究主题这个环节,而在于后面的提出问题环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