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850 98
2010-04-26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建立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暴露了社会分配中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

承认还是否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承认还是否定资本剥削劳动事实,——为劳动说话还是替资本辩护,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创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与形形色色的“资本的政治经济学”论战的焦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创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在我国再次面临“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强烈挑战。“主流经济学”虽然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做了很多花样翻新,针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所谓“漏洞”和“缺陷”, 提出的所谓的“新”观点。但在否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否定资本剥削劳动的事实,——替资本辩护方面,却与他们的老祖宗们保持着高度一致性。

盼铁成钢个人认为:

关于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形成、构成,都是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

价值的创造,探讨的是价值的来源。劳动创造价值,是说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用“唯一源泉论”来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的“一元论”。

价值的形成,是从“过程”方面探讨价值如何被生产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是怎样逐步“凝结”成价值的整个“过程”。

价值的构成,是对价值的“成份”的具体分析、研究。价值可以有不同载体、表现形式和具体形态。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构成。例如:钢材,其价值就是由采矿、加工、冶炼等劳动所构成;棉布,其价值就是由耕种、收获、纺和织等劳动构成。

在劳动以外探寻价值的源泉,否定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是“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征,当实在无法否定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时,则致力于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以“形成”、“产生”等字眼取代“创造”,混淆创造、形成、构成的区别,是“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一贯做法。

关于价值的分配,也是劳动价值理论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理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暴露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揭露了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对剩余劳动的分配)的分配方式、制度的不公,和由这种分配不公所导致的两极分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创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新的生产关系将变革这种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分配方式、制度,新生产关系条件下的政府,既是“社会的一切健全成分的真正代表,也就是真正的国民政府”,“同时又是工人的政府,是争取劳动解放的勇敢战士”,是“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2、378页.

“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则力图证明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对剩余劳动的分配)的分配方式、制度是最公平的,并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理由掩饰资本对劳动的残酷剥削,不仅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资本独占收益的分配方式、制度为天经地义和神圣不变。甚至连消灭剥削之类的话都想不让人家讲,因为一讲消灭剥削就容易造成混乱。

有一种现象:一个时期以来,质疑、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网上、在论坛似乎是一种时尚。质疑者大都提出这也创造价值,那也创造价值,总想以自己的伟大发现来否定劳动价值论——大都选择以否定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为突破口。

企图通过否定 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来否定劳动价值论,这并不是这些时尚人物的什么新发明,和历来的“二元论”和“多元论”者一样,他们的手法就是都喜欢将形成或者构成与创造混为一谈,以形成或者构成取代创造。

马克思主义“一元论”与历来的“二元论、“多元论”的论战史已经表明,想从劳动动以外找到新的创造价值的源泉总是徒劳的,新的“时尚”还能有例外?所以,我们应该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与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形成鲜明对照的另一种现象就是,在网上、在论坛里,很少能看到有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专家、学者、宣传工作者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更不要说主动宣传、普及了)。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沉得住气?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什么能容忍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现象泛滥成“时尚”,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却显得灰溜溜的?……

2002年,一贯坚持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剥削问题的观点的人大卫兴华教授曾对一位记者说:“如果理论和宣传工作者突出宣扬“生产要素价值论”,和“无剥削论”,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则会产生深远的严重的政治上自我否定的消极后果。 ”

如今,果然已经有知名教授在网上向公众公开传播劳动价值论的所谓“三个缺陷”论、兜售他自己“两个源泉”论、和关于剥削的“一个不迟” 论(原文附后),说明卫教授说的不无道理。

真的希望马克思主义的专家、学者、宣传工作者们也能向这位党校教授学习,重视网络媒体(包括网站论坛),利用好这个新兴的大众媒体,走近这个新媒体,贴近大众,让马克思主义更加大众化。

真的希望马克思主义的专家、学者、宣传工作者们能旗帜鲜明地向公众传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直气壮地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附:转贴某教授做客某论坛的答网友问原贴——[讨论][转帖]党校教授谈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是不是过时了,如何看待“剥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317809&page=1&from^^uid=3487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27 14:53:16
1# 盼铁成钢

非常赞赏这种捍卫劳动价值论的大无畏精神!
不过请先生注意:说“劳动”是全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对的;但如果说(或者内心想)“劳动力”是全部价值的唯一源泉,则是不对的。
因为“劳动”其实就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既然生产力是由劳动力、劳动机械(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和各种原材料)——三要素组成的;因此“劳动”也应该是由这三要素组成的。
所以比较客观、比较公正、比较科学的说法应该是:首先是三要素共同组成“劳动”,然后是“劳动”形成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 23:56:35
盼铁成钢先生,好久不见。文章写得很好。
我个人的看法,我们不仅要坚持劳动价值理论,更重要的是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对“价格”研究的不足,目前还停留在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程度,而价格到底是什么、价格价值的关系、价格如何围绕价值波动、价格波动的定量分析,这些远远做的不够,导致了劳动价值理论在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时常常有点力不从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 16:27:58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7 14:53
1# 盼铁成钢

非常赞赏这种捍卫劳动价值论的大无畏精神!
不过请先生注意:说“劳动”是全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对的;但如果说(或者内心想)“劳动力”是全部价值的唯一源泉,则是不对的。
因为“劳动”其实就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既然生产力是由劳动力、劳动机械(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和各种原材料)——三要素组成的;因此“劳动”也应该是由这三要素组成的。
所以比较客观、比较公正、比较科学的说法应该是:首先是三要素共同组成“劳动”,然后是“劳动”形成价值。
谢谢您的关注、回复!

——不过请先生注意:说“劳动”是全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对的;但如果说(或者内心想)“劳动力”是全部价值的唯一源泉,则是不对的。

讨论中的确不能把“劳动”与“劳动力”混为一谈。谢谢您对我也是对大家的提醒、告诫。

我觉得,我们还应该把“劳动(本身)”与“生产劳动(劳动过程)”加以区别。

“劳动(本身)”,是人的劳动能力(脑力、体力)的使用、耗费。劳动创造价值,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应该是就劳动本身而言。

“生产劳动(劳动过程)”是人的要素——劳动(本身)与物的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相结合的“劳动过程”。进入这个“过程”的物的要素虽然都是“生产劳动”的要素,但它们都既不是劳动要素,也不是“劳动”本身,因此,这些物的要素既不是价值的创造者,也不是价值的源泉。

把“劳动(本身)”与“生产劳动(劳动过程)”混为一谈的“劳动形成价值”论,很容易误入劳动工具——“劳动机械”、“劳动对象”也能创造价值、也是价值的源泉 的误区,而这,也正是“价值的多源泉论”的惯用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 17:08:58
jackloo 发表于 2010-5-1 23:56
盼铁成钢先生,好久不见。文章写得很好。
我个人的看法,我们不仅要坚持劳动价值理论,更重要的是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对“价格”研究的不足,目前还停留在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程度,而价格到底是什么、价格价值的关系、价格如何围绕价值波动、价格波动的定量分析,这些远远做的不够,导致了劳动价值理论在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时常常有点力不从心。
您好!谢谢老朋友对拙贴的肯定。

其实,拙贴根本谈不上“很好”,只不过就价值的创造、形成、构成、分配谈了些个人看法,并指出了非劳动价值论和假劳动价值论的些许“技巧”而已。

“更重要的是发展劳动价值论”。您说的很有道理。只有发展了,才有生命力。

我觉得,现在“发展”所遇到的“困难”虽然不少,但最重要的还是来自非劳动价值论和假劳动价值论对“坚持”的非难——首先是“坚持”上遇到了困难。

只有在坚持的基础上才能前行——发展。

至于您提到的对“价格”研究不足,我的看法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理论是正确的,现实中价格与价值的矛盾现象既是个理论课题,更是个实践课题。理论毕竟不同于实践,更不是身边的实践。解释身边经济现象上的力不从心,并不只是劳动价值论一家,非劳动价值论、假劳动价值论都不例外。

愿您在“发展”的探讨上继续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 20:53:06
4# 盼铁成钢
盼铁成钢:我觉得,我们还应该把“劳动(本身)”与“生产劳动(劳动过程)”加以区别。
赫赫铭儿:如此轻易地创新概念其实于事无补。形成价值的“劳动”当然是一定时间的劳动,而一定时间的劳动当然是“劳动过程”。

盼铁成钢:“劳动(本身)”,是人的劳动能力(脑力、体力)的使用、耗费。
赫赫铭儿:把“劳动”看成是劳动力(脑力、体力)的使用和耗费,是很正统的马克思观点。——不过并不正确!
“劳动”并不是一种“空手道”式的行为,任何有价值的劳动都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组合。

盼铁成钢:“把“劳动(本身)”与“生产劳动(劳动过程)”混为一谈的“劳动形成价值”论,很容易误入劳动工具——“劳动机械”、“劳动对象”也能创造价值、也是价值的源泉 的误区,而这,也正是“价值的多源泉论”的惯用手法。
赫赫铭儿:“价值多源泉论”的确会引起误解,但还是包含合理成分。例如蒸汽机的出现使社会财富增加好多倍,能说表现社会财富的“价值”却没有因此增加?——这样说符合客观实际吗?
所以还是那句话:首先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成“劳动”,然后是“劳动”形成价值!……从而这里已经不是“价值多源泉论”,而是“劳动多源泉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