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第一财经,讲到公交系统,引进外资。去年全国公交系统都是亏损,上海算是最好的,亏损原因归结为石油涨价。呕吐血啊,上海的公交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啊,上下班都是挤破头,衣服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不是政府控制,我想公交不至于此,大家的生活质量必然会提高很多的。就我个人来说,如果公交能够保证五分钟一班,我每天可以节省一个小时。这个成本太高了,大家想想办法,有何解决之道!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上海的公交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啊,上下班都是挤破头,衣服是最大的受害者”
哪里不是这样的呢?
政府补贴才使得公交车票价上不去,如果政府不再扶持公交公司,而让公交公司进入市场展开竞争,那么公交服务就会好起来,车次增多,但是伴随而来的是票价不会再像现在这么便宜了。
政府补贴是为了广大的收入中低收入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日本市场经济这么发达,牵扯到广大民众福利的邮政改革都有很大的阻力,何况我国的公交系统?
这样的公共服务性质的行业亏损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按照一般企业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的话。因为很难将他为广大普通收入阶层市民提供的服务货币化进行计算。
因此,这样的公共服务行业政府补贴是很必要。可能是上海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补贴全部用去修磁悬浮了,导致对公交系统的补贴大量下降的缘故吧。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投资结构不合理呢?
你想过你要承担多少票价吧,建议你自己买车
见识过上海公交,高峰期的时候真是可怕
不过亏损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是怎么样把公共服务做得更好
公共领域这一块就,做得好的真得不多
公交系统本身就是公共产品!
其时间性强,只有在上下班时间段才人满为患,而其他时间可能全车就只有几位乘客,而公交车也仍然需要按时开出,照常运行,这本身就不符合企业的经营战略理论,以企业性质来衡量,必然是要亏损的。但是,由于其公共性,只能依靠政府给予补贴,这也是必然的!
同意6楼观点
公交系统本身就是公共产品
作为公共品,不能简单的用一般竞争观点看.
也许上下班高峰人很多,但人少的时候也不在少数.
而且,公交部门还要承担很多一般市场主体能接受的服务项目,比如小孩.老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的免费乘坐,对于这些是没收入的,但公交公司仍要付出成本.
另外,有些因素不得不重视,比如油价涨了,如果按市场规律,公交公司完全可以将这些成本转移到乘客上,但大家知道,如果涨了,势必又会惹很多非议,价格缺乏弹性.
当然,亏损并不代表就不能正常运转,政府有补贴,应该可以满足大家的出行,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