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大类。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文化也面临很多新的机遇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每个企业都应抓住机遇,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论。从大的方面看,企业文化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构成,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的目的在于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企业特有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使员工具有归属感,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文化的机遇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大类,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浅层文化,代表企业的外在环境。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层文化,代表企业各方对发展目标的实践。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文化,代表企业的运行机制。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代表企业文化核心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媒介日益成为企业各类员工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条件下,企业文化要融入时代潮流,就必须进行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文化也面临很多新的机遇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化有利于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信息化使企业文化较传统方式而言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更加直接和深入企业员工,使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突破时空局限,更具影响力。其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文化的工作质量。信息化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平等交流沟通,使企业文化的单向灌输向劳资双方的双向互动转化,可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最后,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文化的工作效率。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层和企业文化的策划者能够及时了解和处理员工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和谐美观的物质文化。企业物质文化由企业内部的自然环境、建筑、布局及其所蕴含的意蕴与风格等组成。企业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在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熏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对深层文化的理解。在信息化条件下,要立足企业实际,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征集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通过员工参与,突出企业品牌特色,提高员工对企业物质文化的认同。
其次,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人本有序的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员工在生产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其中,企业管理者的行事方式和工作作风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养成作用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可利用网络和办公软件等手段,对企业生产生活的更多环节进行了解和监控,其工作行为效果的影响也会随网络的扩散效应而扩大,推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再次,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规范高效的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有关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反映着企业与政府、社会及企业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企业制度文化要求企业全体员工规范有序地参与企业生产发展的各项事务,并通过制度的规范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共同制订,共同维护和执行企业制度,有利于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最后,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严谨开放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反映了企业特有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和指导企业员工的核心准则。企业精神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凝练和锤炼,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平台为企业文化的传承积累打造了便于长期经营和保存的载体,同时,经过长期凝练和锤炼的企业文化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更大的张力。
作者:王妍 姚毓春 来源:《企业研究》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