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理论”大致是说,经济危机的时候,雇一百个人挖一百个坑,再雇一百个人把坑填上,这样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这是源于凯恩斯理论的一个内容。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挖坑理论”里刺激有效需求的方法更多的是选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兴办或者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如果是刺激有效需求的话,那么增加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是增加供给,而对需求的拉动作用,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不如劳动密集型企业明显。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了经济危机时期的大量失业人员,并且可以保证这些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而带来大宗消费品需求,通过这种最终端的消费需求来拉动整体经济需求,实现增加有效需求的目标。
而基础设施建设,会增加供给,给需求带来新的压力,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即使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时的就业机会,也不如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效来得明显。
同时指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关于水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肯定是会冲源头上增加供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