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7 0
2010-05-10
婚姻减少即稀缺资源减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愿结婚的人,即单身贵族们越来越多。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不结婚几乎成为新一 代年轻人的时尚。他(她)们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有自己欣赏的娱乐方式,甚至,有自己的性伴侣。但是,他(她)们就是没有老婆和老公。
不同的经济学家会给出不同的解释。比如说,放弃独身的机会成本增大,即结婚的成本太大,使得他(她)们保持独身。这当然是对的,但为什么独身更好?如果 只是因为独身拥有自由,我们就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乞丐的自由度最大,但没有人愿意放弃财产成为其中一员。正如富人们吃素了,我们就天真的以为他们爱蔬 菜,殊不知他是把山珍海味吃腻了。从单身贵族们的分布来看,城市多于农村,发达地区多于不发达地区,文化更开放的沿海多于文化更保守的内地。收入和文化水 平是保持单身的重要因素。另外,性别、职业和家庭背景也是影响独身的重要因素。男性,自由职业者、文艺工作者以及有海外生活经历的人,独身的可能性最大。 这一切表明,有一个概括的原因使得独身成为可能:他(她)们自身的稀缺资源减少,也就是说,他(她)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足。前文说过,没有交换欲望的 人没有婚姻。
他们的自足,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经济上,他们堪称富足;精神上,他们崇尚自由的生活;文化上,他们有自己满足的领域。他 们多数的人有稳定的性伙伴,所以食色无忧。他们懂得生活和享受,有更少的家庭压力(比如,父母逼着结婚)和社会压力(我们对独身者的接受和理解),可以承 受并日见减少的道德压力(尤其在更开放的性事上)……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希望从婚姻中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少,以至于所得小于所失。在得失平衡点以下的人,何 乐而不独身呢?
这可以解释独身人群的许多现象。比如,收入高的人群独身多于收入低的(在一定范围内)。以为人的自足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经 济自足。独身男子对于独身女子,一是因为平均的收入男人高于女人,二是由于女人希望从婚姻中得到的东西,很多无法实现自足,如生育。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婚 姻,这几乎是经济学界的共识了。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多少人会终身独身。如我们下面要谈到的,随着时间的改变,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他 (她)们的自身资源减少,需要从婚姻中得到补偿–他(她)们不再自足,婚姻就顺理成章地登场了。
老夫少妻的美丽
杨老先生82 了,娶了个老婆28,很好。我不是说这个女人很好,我是说,这件事很好。如果他不是82岁之高龄,或者她不是28岁之妙龄,这是就不太好。因为,后一种情 况我们的理论没法解释。
嫁给(成为首富后的)比尔*盖茨是需要勇气的,如果你不是足够的美,别人不说你,你自己就会怕了。事实上,没 有人能美过四五百亿美元(就是每天烧十两价值100万元RMB的奔驰车,要烧上120年左右)。但不要灰心,老比如果足够高寿,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按照现 在的情况看,大约60岁以后,人的自身资源就开始成为负值,就必须拿别的资源来补偿。财富的增加会弥补这个缺口,但因年龄而丧失的速度是几何级的,财富的 增加永远也赶不上它减为负数的速度,何况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其递增值的效用会越来越低。老比85岁时,他的资源正负相销,正好和你的美丽差不多。加上双 方承受社会压力的精神付出,伯仲之间,可以说是般配了。这里也有个公式,数学好的朋友可以从杨老的案例中推算出来。不过麻烦的是,要减去为科学献身的成 本。
婚后情变的原因:再婚成本减小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后一个问题我们暂不讨论,先说为什么男人有钱之后 会变坏。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过的,结婚时的资源是双方平衡的。导致男人婚后是否变坏的因素至少有三个:双方各自的资源总数,二者分别再婚的成 本,二人间的感情因素。大家知道,女人的美在减少,而此时男人的资源在增加,不平衡就产生了。同时,男人的再婚成本越来越低,女人的会比较高些。如果他们 恩爱有加,这种不平衡会随着感情注入恢复平衡:此时,离婚的成本增加了,男人的资源就相对地减少了。如果感情不足以弥补这个缺陷,男人就会变坏。此时,男 人心里的不平衡是:资源不对称。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从根本上,夫妻双方共同进步,缩小二者的资源差距(别忘了勤劳,善良也是资源)。次 之,培养夫妻间的和睦感情,使得双方的情变成本增加。如果这些都不可能,至少让资源减少的一方掌握公共资源的权力。如果男人能挣钱,那么妻官严的家庭会比 较的长久。如果女人收入多,让男人掌权会比较稳定。但这个权力要达到什么程度,就要具体分析了。总之是,不要让双方任何一方的“变坏“成本低于对方的资源 总数。正如日本一首相所说:“我们晚婚因为没钱结婚,我们到现在还没离婚是因为离不起婚!“
婚前财产公正:婚姻的隐性杀手
我们打开窗子,吹进了清风,也飞进了苍蝇。婚前财产公正是正宗的舶来品,它是清风还是苍蝇,有待历史的检验。但现在的社会有人在公正,就有人在分析。我 的意见是,这个制度有些水土不服。
婚姻就是一纸合同,但婚前财产公正使得这种合同关系更缺乏约束力,使得婚姻成为更松散的合伙关系。
第一,它减少了可共享的资源,从而降低了离婚成本。结婚时是最初的平衡,如果有一方不满意对方,就不会有婚姻。这种平衡基数越大,婚姻就越稳定。而财产 公正使得这个基数在经济上变为零。比方说,甲乙二人结婚时,甲有100万元,乙有1万元,二人的共享经济资源是101万元。二人的离婚成本甲为49.5万 元,乙为-49.5万元(弱势群体拥有负值利于稳定,见上一节)。但公正之后,这个数字变为0,而0是最不稳定的状态。
第二,使得财产成为婚 姻中敏感的话题。并且,在我们这样的国度,当事人双方还要承受一定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足够大,将成为婚姻新的不稳定的源动力。
第三,它使得双方可交换资源减少,增大了家庭中个体的独立性(我们提倡独立,但不提倡分离)。尤其在婚后实行财产分立的家庭,几乎使家庭沦丧为生活合作 社。
经济不是最可靠的依靠,大家都说感情是最重要的。如果将非理性的感情纳入我们的体系,问题就会复杂而无法分析。我让我,虽然在婚姻中,人 还是理性的。所以,大多数的时候,经济上的保障比感情来得实在和有效。而我看不出婚前的财产公正对这一保障有多少好处。
争吵与权利资源的分配 不公
夫妻吵架是我看不懂的许多社会现象之一。如果他们是相爱的,为什么还去伤害对方?如果感情“破裂”了,那就各走各的路,好聚好散,用不着 吵架的。我自己是这样认为,要么永远不吵架,要么第一次吵架就是离婚的前戏。
但世上的事情没这么简单。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处在这样的景况下: 爱情还有,温馨全无,离婚仍远。他或她,在对方的眼里已经变了(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方真的变了;二是因为自己变了,从而看对方的位置也变了)。这变化在感 情世界里迷雾重重,但在经济世界里,你明白了家庭权力也是资源的道理后,就会如拨云见天般洞悉吵架的内在原因:资源的分配不公。
家庭资源的分 配绝对不能以为平分秋色就是公正,就会是和睦的保证。事实恰恰相反(见拙文《朋友及双向关系的构建》)。绝对妻管严的家庭不会有吵架,这时妻子拥有绝对的 家庭权力资源,包括丈夫的“吵架权”。绝对夫权制的家庭,妻子的反抗就是“忍气吞声”,也不会有吵架。但这样的家庭毕竟是少数,且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模 式,虽然没有吵架。多数的家庭表面上是共同掌权,实在的是“分庭抗礼”。有资源分配的地方,就有不平衡。社会的不平衡有政府、法院、社会道德等力量来调 节,而家庭的不平衡似乎只有通过吵架来调节。“家丑不可外扬”,这一下就堵塞了外部力量调节的可能性,何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当然,小媳妇跑会娘家的事 情还会时常发生。这是因为小媳妇的可用资源太少,吵架没能达到目的,不得不动用少得可怜的外部力量。如果娘家人不够强,结果便是离婚或者回去“忍气吞 声”。
吵架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昨天我们临村一对夫妻吵架,男的喝毒药死了。这是最重结果,轻一些的有离婚,有上升为打架——吃亏的往往是女 人,还有生活不和谐。如果不想要这后果,就不要幻想吵架后的解决之道,因为唯一之道是,不要吵架。
我没结过婚,但开出的方子是合理分配家庭权 力。让财权上的弱势者掌握其它权力,不失为一个捷径。
孩子在婚姻中的作用
对于幸福的婚姻,孩子保着双方的幸福;对于不幸的婚姻, 孩子保着婚姻本身。
和财产公正相反,孩子的出生增加了双方共享的不可分割资源,增进了夫妻感情, 从而增加了离婚成本。这一点几乎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鱼儿不再多言。
后记:一个结论
本来这样的话题是没有结束的时候的,但本人才力 有限,不得不采取见好就收的策略——何况没见到什么好。
但作为结论,我想说的是,婚姻是因资源的稀缺而产生的交换欲望的产物,这一交换的全过 程都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都是可以用经济学的知识来解释的。不同的经济学人会给出不同的看法,我的方法就是稀缺资源的等价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