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资本定义带有红眼病视角,是一种仇视式概念
马克思给资本下的定义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这样给资本下定义,究竟正确与否,让我们考察一下社会中的现象就能够找到对其进行评判的答案。
我们知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无论是投资活动还是正常企业经营活动,都存在着赢利和亏损的可能。具体的数据例子是,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具体说明可百度一下)
对于同样的投资活动,有的投资生存下来,并继续赢利经营;有的投资则失败了,无法生存下来,倒闭了。但是我们若把成功的价值投资定义为资本,而把投资不成功价值投资忽略,视而不见,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研究行为。这种研究行为明显带有的红眼病特征,因为我们还看不出它得其它特征。
对于一个正常思维的人来说,按照马克思的资本定义: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么,肯定还存在着“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么对于不能带来剩余的价值我们该如何对它进行定义呢?我们不能只对同类经济活动的两个现象中的一个进行研究,而不管另一个吧!
为什么马克思只研究其中的一个现象,并将它作为资本的概念进行定义,无法让人理解。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定义是一个片面的、表面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