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19 0
2010-05-13
2010年05月13日 11:22:03  来源: 南方日报

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日前接受采访时称,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到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民众早就有经济的增长与工资的增长不成正比的直观感受,只不过现在有人拿出数据来了,似乎是从科学上证明这一感受的客观性。前天公布四月份的CPI又上涨了2.8%,这一回不只是PPI推动,引领CPI高烧的是以大蒜为代表的蔬菜市场。蔬菜价格涨,房价更不用说,但是工资却不见涨,或者工资上涨的速度与前者上涨的速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经济发展与工资增长不成正比,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工资悖论”。
    有人呼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最典型的是包括提高最低工资在内的措施。今年珠三角民工荒的扩大化是底层劳工对“工资悖论”的一次集体抗议。有专家提出解决工资悖论在于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但很显然,在市场和法治发育不全的情况下,工人群体毫无谈判力。在改善收入分配这一专家语境下,最被忽略的是当下各阶层收入分配的体制性冲突。一方面,在民营企业和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遵循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另一方面,在国营企业和政府系统,工资分配却遵循着另一只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拿哪只手去拯救?实际上,有可能两方面都遭遇阻力。在市场化工资制度下,工资是劳动力供需平衡时的均衡价格,工资恰恰是调整劳动力供需的最重要工具,这一工具目前失灵了么?很显然不是。农民工普遍与其劳动投入不成正比的工资收入恰恰反映出大量企业利润率的低下,难道企业主宁愿损失订单也不愿意多加一些工资挽回农民工么,看看数据就知道,即使金融危机回暖之后,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平均也只有1.7%。
    我们知道,GDP创造之后主要表现为政府税收、劳动报酬和资本利润。现在劳动报酬比重已经降到了40%以下,而我国宏观税收占GDP比重约为20%,去掉这20%,剩下的就是资本利润,大约为40%。正如上面分析的,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如此之低,民营企业的整体利润率也并不乐观。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在这40%的资本利润率作了最大的贡献。问题的关键在此出现,如果说是民间资本创造了这么高的资本利润率,那么就应该遵循市场分配规则,想来也不会出现“工资悖论”,但现在这利润率的大头却是由国有资本创造,市场规则似乎就无从发挥作用了。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这部分国有资本利润应该流到劳动报酬这块低谷,让全民共享国有资本创造的利润,这时候就不能靠自动去调节,需要政府这只手去进行分配。
    收入分配改革说到底就是国有资本利润与民间资本利润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但现在的工资悖论却说明了改革的问题。原因有多种,资本利润的黑洞化是重要原因,资本利润被某些利益集团占有了,劳动报酬自然就少了,此消彼长。不少民营企业需要对政府权力部门进行公关,国有资本利润也被某些集团强势占有,这是导致工资悖论的最主要原因。在马克思的年代,资本的利润远远超过劳动报酬,这是他批判资本剥削的重要依据,今天中国的资本利润并不在资本家手上,政府的重新分配却也极为困难。(朱迅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