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931 18
2010-05-20
    从苏北到上海到浙北,高速公路两边的房屋越盖越漂亮,从苏北的茅草屋到苏南的两层小楼,再到浙江的四五层尖顶精装修的大楼,足可见农村居民收入在省区间的差距有多大,越靠近南方,农村的收入越高,江浙沪三省(市)的农村为什么会这样了什么?这次去浙江旅游,发现一些现象是其独有的,也许这些现象能够揭开这个谜
    我在上海报了一个游玩杭州的团,导游一路上讲解杭嘉湖的基本情况,很是专业,应该是把政府外宣办的文件背的滚瓜烂熟了。在浙北,有两个产业很有规模,一是,种桑叶,养蚕做丝绸和蚕丝被,二是种西湖龙井,1两500块。在杭州的街头,常常可见各种茶叶店,茶馆,丝绸店。导游说,政府为了支持这两个产业发展,强令外地旅游团一定要光顾各养蚕基地和丝绸基地,政府不遗余力的宣传这两种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对这两个行当的参与者或多或少都会给予补贴,所以,当我们外地人离开杭州时,对浙江的蚕宝宝和茶叶犹如对西湖一样熟悉。对于那个迷,一个直接的解释是,政府对种桑养蚕和种植茶叶的支持之举,导致了浙江农民激励和收入很高。的确,我发现,杭州的郊区有起码四五个种茶基地,而在沪杭高速两边种植的不是水稻而是桑叶。这是与江苏、上海的农村风格迥异的,对于江苏、上海的水稻、小麦,这个价格被控制,波动极小,而桑叶和茶叶,波动很大,不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利润丰厚,政府自然会对这个行业大力扶持。话说自明起,皇帝们就在浙江施行改道为桑赚取利润了。其实这个例子还说明,地方政府可能对地方的贫富差距有影响,而地理因素可能是更重要的。
    一点浅见,诸位批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24 00:16:16
胡扯,蚕桑业在浙江已经极度萎缩,茶叶越来越贵,但收入比例并不高,因为浙北主要是杭嘉湖平原,你见过平原种茶的吗,浙江的房子高,果然靠收入支撑,但收入来源是多样化的,个人认为浙江人更勤劳,缺点是爱攀比(也可美其名曰不甘落后),所以房子总想比邻居高,由此而引起的邻居纠纷不算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4 09:18:16
浙江人很善于做生意 也是原因之一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4 09:35:43
很能吃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4 09:46:26
去过苏北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4 15:24:37
据说苏北发展不是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